据报道,耗资近三亿、号称中国最大的垃圾真空管道回收系统——广州亚运城系统,从亚运会结束后至今未常规运行,甚至有街坊竟然从未见过。类似的系统在珠江新城和金沙洲也有,也一样成了摆设。也许现在还无法断定这么多的钱就打了水漂,但也八九不离十了。尽管有相关专业人士说设计年限是30年,言下之意还可以慢慢来,总会使用的。但在“俗尚计日而更”的今时今日,怕是没有谁相信还会有人对这个东西重生兴趣——何况部分投放口已经锈迹斑斑,翻新什么的又是一堆乱麻,谁愿意去无事找事!
据说广州正式引进这套系统是在2004年8月,源于广州某位市领导考察了香港一个正在使用这种系统的公屋,这种让垃圾封闭收集、远离居民、避免扰民的先进理念,打动了领导的心,希望能够引入到金沙洲新社区。于是,不仅金沙洲社区,亚运城、珠江新城都有了,几年过去也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现在拿这来说事可能有点事后诸葛,但还是值得说一说:大佬啊,这类好东西都是建立在高度的社会化组织、严密的程序化管理的基础之上的,像我们这种一盘散沙似的社会,怎么能够提供它安身的土壤!没错,有样学样是值得提倡的,我们的官员也一拨又一拨地外出参观考察,但你至少得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状况有个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吧,难道没听过南橘北枳的典故?哦,别人的花漂亮你就准备移植过来,那你有没有看看我们这里是什么土壤、那些花移植过来以后能不能存活?
作为一个公共事务,也许责怪那个市领导并没多大意义,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这种事是怎么发生的?据广州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说,当初项目之所以能够上马,决策机构是亚组委,而亚组委是个相对独立的机构,亚运后也已经解散,该项目的主管部门不是该单位,“应该按照属地管理,移交给了番禺区。”天哪,纳税人这么多的钱白花出去,居然连责任人都找不到!这不是制度问题是什么?好在据说“应该”移交给了番禺区,那就请番禺区的领导出来走两步,给公众说说下一步打算如何处理这个劳什子吧!
我觉得出现这种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的预算不民主——领导一动心,上亿的项目就可以引进来,难怪现在一些人千方百计要让领导动心!你以为那是你家的钱啊,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人大哪去了?那么多的纪委监察局的监督机构哪去了?如果还是这样领导一动心就可以引进这个引进那个,保不准类似的事还会发生,纳税人还会继续充当冤大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做到“预算透明”。预算如何透明?除了预算民主还能有什么呢?你可以为“垃圾封闭收集、远离居民、避免扰民的先进理念”而动心,但是对不起,要不要引进还是先请示请示纳税人和他们的代表吧,他们同意引进才引进——这就是预算民主!
2013年11月22日《羊城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