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因为政协委员韩志鹏的微博问政,几个街镇的公务接待经费成为全城热点:广州区区三个街镇一年的接待费加起来居然跟香港政府差不多!我想首先对韩委员表达敬意,正是他的较真才使问题浮出水面,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公民教育课,按照他的说法:“即使我不是一名被赋予民主监督使命的政协委员,即使仅仅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也一定会对(同和街)这109万究竟接待了些什么人、接待的标准、接待的目的及其效果产生好奇。”
     
而那几个街镇则可用手忙脚乱来形容:忙不迭地解释、忙不迭地修改数据。解释无不荒唐,改数更显滑稽,在在都惹来不耻。或许有见于此,其中一个镇干脆删除官网刚刚挂出来的三公经费了事,被韩委员指斥“做贼心虚”。
     
我感到非常诧异的是:所有的三公经费,难道不是经过了人大的表决通过的吗,哪能容许你说改就改?特别是镇,可是正儿八经设有专门的人大机构的,经过人大审议、表决、通过了的预算居然可以如此儿戏?你怎可如此视人大、规则、程序如无物?
     
此次暴露的公务接待经费乱象再次将一个老问题摆在全社会面前,那就是预算民主。什么是预算民主?简而言之,就是把政府的花钱行为交给老百姓来决定。老百姓怎么决定?通过人大来决定。如果我们费事去理解这些抽象的表述,那么只需看看我们的近邻香港的做法就很清楚了,他们刚刚审议通过了对雅安地震灾区的一亿港元拨款,现在又正在“拉布”。
     
政府花钱可以不由老百姓决定吗?今时今日这样愚蠢脑残的问题拿出来讨论我觉得都很多余。我们的问题只在于说一套做一套,最典型的就是人大并没有真正享有其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的话哪会有这么多的所谓公务接待费?更不会像这些街镇一样被韩委员一质疑居然就可以随便乱改数据了。
     
所以,如果真要杜绝这类天价公务接待费,唯有预算民主;而要预算民主,唯有切实地发挥人大的作用。只有公众有权通过自己的代表来决定政府的每一分钱怎么花,才不会出现这种三个街镇的公务接待费居然有香港政府那么多的荒唐事。
 
 
 
     
     
     
     
   
2013年5月10日《南方都市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