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还可以期待什么?

(2013-04-02 15:24:16)

                                       

      近期广州真是拆声一片,红专厂说要夷为平地,星坊60已经接到了限期拆迁通知,而最新的消息是,那个号称中国最大的邮筒,寄托了无数人浪漫情怀和美好祝愿的广州北岸码头邮筒,据说也已进入了倒计时。

      这真是叫人百感交集。想当初这个邮筒开放的时候,引起了多大的轰动,让人心里升腾出何等的暖意:寄给北岸大邮筒、寄给广州市长、寄给父母、寄给三十年后的自己和小孩、寄给刘翔和姚明……尤其是寄给三十年后的自己和小孩,哦,原来我们并没有被生活击倒,我们对生活还是有所向往、期盼,我们还保留了一份情怀、情趣,并不是都心如死灰、灰心丧气,这个社会还是有那么多人会笑、会浪漫、会想象。广州原来也并不是像一些人说的“文化沙漠”,广州也并不是那么功利,广州人也懂得来点后现代……那时造成了多大的轰动啊,因为这个邮筒,因为寄给三十年后的自己,感觉我们的这个社会还是可爱的,恨不得向每个陌生人颔首微笑。甚至有外地还推出了“广州珠江夜游、辛亥革命纪念馆、中国最高最大邮筒一天游”,说无论投入里面的信是给父母、给朋友或是给未来的自己,都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

      结果呢?

      结果包括大邮筒在内的所谓北岸创意文化园居然是个“临时建筑”!当初搞那么热闹、气派,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亚运的需要!我不知那些怀着满心向往、甜蜜浪漫、庄严肃穆地往邮筒里投了信的人是个什么样的心情,也不知那些盈盈浅笑站在一旁看着的官员当时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寄给三十年以后的自己,结果两年功夫,邮筒就没了,这叫那些隆重其事慎重其事的人情何以堪!如果我寄了信,我的第一个念头恐怕是:你还我信来!你赔我精神损失来!

      我觉得这已经不是一个公共政策的问题了,更不是什么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孰轻孰重的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历史社会问题:我们身处其间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样一个社会如此变动不居、出尔反尔,我们的情感如何安顿、安稳?我们如何对未来建立明确、稳定的预期?如果没有,我们如何定义当下的自己?我们的安全感又何在?如果不能建构起稳定的安全感和有尊严的自我认同,当下除了惊恐自保,我们还能期待什么、承担什么、创造什么?

      这件事昭示了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价值取向:一切都不可信,一切都具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临时性、策略性。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凭什么指责那些地沟油、毒奶粉、有毒食品、有毒的水和空气?我们又凭什么要求官员不贪不腐、洁身自好?我们凭什么希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好在现在还没到最坏的时刻,据市文广新局陆志强局长说,金融城一期规划已经定了,这里已经明确不做创意园,如果说一期要正式动工了,这里肯定要服从大局了,大邮筒肯定不存在了。但大邮筒如何不存在法?陆局长表示有可能拆掉,但不确定,要看具体规划,也有可能换个地方,“目前正在和中标单位沟通如何处理大邮筒的问题。”

       这给了我们一个希望。我强烈呼吁保留这个大邮筒,并且继续像当初宣示的那样永久保留——至少保留三十年!让我们心中刚刚升起的对这个社会、对人性、对我们自己的这份暖意不要被一盆凉水兜头浇灭,否则,除了逃离和对人性的背叛,我们还能怎样继续这人之为人的生命旅程?!

 

 

 

                            2013年4月2日《新快报》,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