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么好的事为什么没有落实?

(2012-08-31 15:55:37)
标签:

杂谈

                             

据报道,市人大财经委调研发现,广州市本级安排的一项救助重症病人的转移支付项目,预算1亿元,由于区要承担30%配套资金(市支付70%资金),结果没有一个区提出申报,执行率为零。

说实话,这个消息让我非常吃惊,吃惊的有两点:一是广州居然有这么好的事。其实在今年年初全城义剪救碧心的公益慈善行动中,面对公众的强烈呼吁,政府有关部门似乎回应过政府有这样的重大疾病救助资金(我不能确定说的是不是就是这个),没想到还真有,而且数目还如此庞大!二是这样的好事、这么多救命如救火的钱,居然一分都没有花出去!

公众没有这方面的需要?我觉得解释都是多费口舌。公众不仅有这方面的需要,而且往往十万火急!就像刚才提到的救碧心慈善行动,还有各个报纸上几乎天天出现的等待迫切救助的案例。现在的情况经常是这样:出现一个这样的案例,然后媒体介入,社会动员参与,救助成功。最该出现的政府却常常缺席,任你心急火燎全城涌动,政府却难见踪迹——原来政府不是不能,是不为!任凭那1亿的钱躺在那里睡大觉!

政府也许有苦衷:预算1亿,市里出70%,区里出30%。正是因为要区里承担30%,结果没有一个区申请,导致“执行率为零”。不过我也感到很困惑: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他不申请就不申请了?就没有一点约束力和强制性了?书记接访时的一句话可以使满世界的人闻风而动,怎么反倒这个制度性的安排就这么乏力呢?何况还是这么好的一件事!再说了,区里不申请,市里不是还有70%吗?70%就是7000万,也不是个小数目了,这部分为什么不先用着呢?都是救命的钱啊!

所以,归根结底,我认为还是我们的行政作为方面出了问题。问题到底出在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值得好好检讨、研究。人大这次建议修改《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财政预算办法》,补充人大对转移支付资金预算进行监督的内容,定期组织对转移支付资金开展全面的绩效评价和专题审计,如每5年开展一次,两种方式可以错开。我认为别的或许可以每5年开展一次,但这个救助重症病人的转移支付项目的绩效评价和专题审计,应该一年一次——它服务的可是重症病人!

 

 

                                                               2012年8月30日《新快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