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次车牌竞拍昨日结束,结果似乎有点出人意料:4363个车牌,只有796个人参与竞拍,结果全部中标。当然人比人气死人:17个人和4个单位以底价10000元成交,个人平均成交价是22822元,单位是25515元——也就是说,不少人当了冤大头。
广州当初限牌,说是为了减少道路拥堵,再就是治理空气污染。如此说来,这么少的人竞拍,目的应该是达到了,决策者应该很高兴才对。可是有媒体居然用了“亏大了”这样的标题,要么说的是那些出了高价的冤大头,要么说的是决策者:放这么多车牌出来,却只有这么少的人来竞拍,期望中的收益没有了,能不亏吗?
不是说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吗,怎么还期望从车牌竞拍中收一笔呢?其实这是毫无疑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熏陶出来的决策者,做哪一件事不是为了经济的目的呢?尤其是考虑到广州亚运会以后的巨额债务和今年以来甚为难看的财政收入数据,就更好理解了。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卖空气卖阳光了,我们卖个车牌很奇怪吗?何况又不是我们开的先河。之前的竞拍人数保密,就更昭然若揭了:要是早知道才这么点人竞拍,鬼才愿意出高价呢。
关于竞拍人数保密,有关负责人的解释是:“我们所希望的,就是市民给出的价格等同于其心理承受价格,也就是说能承受多少的付出,就标出多高的价位。”呵呵,好一道巧妙的牌局,有钱的你就铆劲地出吧!只是很可惜,精明的广州人太难掉入你的如意算盘,这不,4363个车牌,才796个人竞拍,其中17个人和4个单位居然还是底价——原谅我的阴暗心理,这些人和单位是不是收到了什么风?
这么少人竞拍,当然是因为报名时间短,再就是第一次,许多人先观望观望再说。也不排除既然有摇号,干吗要去竞拍呢?彩票都还那么多人买呢,难道摇个号比中彩票还难?这次参与摇号和竞拍的总共58405人,减去竞拍的796人,大约57609人摇号,倾向性非常明显。摇出的车牌是5640个,中签率大约为1:10.21,比中彩票容易多了。既然如此,人们何苦要去竞拍呢?钱再多,也不会出什么“心理价位”啊!我疑心决策者已经有人开始检讨政策了:既有竞拍,何苦搞什么劳什子摇号?既然是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又何苦要搞什么竞拍?其实这中间的左右摇晃举棋不定,却也恰好显示了当今广州的城市特质:决策者也想像上海那样将车牌变成可卖的资源带来滚滚财源,却又忌惮广州相对发达的公民社会,于是才有这么一个企图两头兼顾的东东出台。不管怎么说,有所忌惮还是值得肯定的!
有人分析随着大家对规则的熟悉,参与竞拍的人会越来越多,车牌价格也会水涨船高。我想这也是决策者所期盼的。但这次竞拍遇冷,有关负责人说“对于本期竞价未能成交和买受人放弃的增量指标,指标管理机构将收回,纳入下一次的竞价配置”,也就是说,累积的车牌会越来越多。既然如此,你如何保证大家宁可打心理战似地去参与竞拍,而不是去摇号——摇号的中签几率也是越来越高的哦。
2012-8-29,报社接到禁令,撤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