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横渡珠江又顺利举行了。从2006年首次开始,屈指一算,这个活动居然已经开展7年了,俨然已成了广州的一个新传统,我们也算是躬逢其盛地目睹了这个传统的诞生、形成。
记得前几年在《新快报》的“广州议政厅”专栏中,我们几位“特约议员”将横渡珠江定义为“政府彰显治理珠江的成就和决心的仪式”,现在看来,这个定义还是很准确的,而且仪式的规模越来越大,办得似乎也越来越高级了。
政府治理珠江的决心不用多说了,不仅是游珠江,在其他无数的场合都经常听到领导大力整治珠江的种种豪言壮语。而珠江治理的成就,则语焉不详,似乎唯有大张旗鼓的珠江横渡来彰显其事。但报纸都说了,为了昨天的横渡,水上城管从上月中旬就开始做功课,在昨天活动当天,“水上城管还在珠江广州中心河道配置86
艘机动保洁船,重点做好赛前清捞,在泳区下水码头布置4艘无动力保洁船和16
个环卫工人,启用细捞网,对赛区水面垃圾进行实时清捞;在泳区上水码头安排了18
艘玻璃钢保洁船,负责统一清理活动水域垃圾以及浮趸、锚链的悬挂物,确保比赛水域的洁净。”这还只是城管一家的功课,其他部门呢?我们也听说,为了游珠江,很多工厂企业什么的早早就接到通知截污限排,以确保活动当天的水质。做了这么多功课再去游珠江,能够说明珠江的水质已经治理到了可以游泳的水平吗?
所以,我完全同意陈扬老师昨天“南都早茶”的观点:“每年的游珠江也可以成为一个广州市政府向市民汇报珠江的治理进度和成绩的政务仪式。”珠江的水质到底是个什么水平?里面的各种污染物数据是多少?相比于去年有些什么进步?是什么措施取得了这样的进步?还有一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究竟为何?政府下一步打算如何去应对?等等。现在游珠江的除了原来的广佛肇以外,还增加了中山、东莞、清远,正好可以来个集体发布。我甚至以为,应该以横渡珠江为时间节点,在这个节点前后举办一系列活动,如珠江论坛、珠江讲坛、珠江展览等等,从科学研究、生活体验、人文关怀等等角度全面介绍珠江的污染现状、治理措施、所获进展,让全社会参与珠江的治理工作,就像陈扬老师说的,将横渡珠江发展成为广州的“珠江日”。
今年的珠江游取消了领导方阵,却增设了竞渡项目,“让这项全民健身活动有了一丝火药味。”这不禁使我隐隐担忧,担心这个活动偏离了原来的初衷,演变成了一个权力舞台上的嘉年华——竞渡必然热闹,何况还有领导这种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兴奋剂”在旁摇旗呐喊。可是如此一来,我们游珠江还是为了治理珠江吗?在喧天的锣鼓和极度的亢奋中,我们还记得治理珠江吗?
2012年8月3日《新快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