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象山语录》注译(二十四)(注译人:万安飞)

(2020-06-26 22:07:38)
标签:

象山语录

陆九渊

万安飞

一七八

有行古礼于其家[1],而其父不悦,乃至父子相非不已,遂来请教。先生云:“以礼言之,吾子于行古礼[2],其名甚正。以实言之,则去古既远,礼文不远[3],吾子所行,未必尽契古礼[4],而且先得罪于尊君矣[5]。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如世俗甚不经[6],裁之可也,其余且可从旧。

【注释】

[1]古礼:古时的礼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復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2]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一般用于男子之间。《仪礼·士冠礼》:“某有子某,将加布於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郑玄注:“吾子,相亲之辞。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称。” 

[3]礼文指礼乐仪制。《汉书·礼乐志》:“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鋭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 

[4]契:,符合。如:契寝绳(比喻行为符合准则);契会(符合;相通)

[5]尊君:对人父亲的敬称。《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大司马温(桓温 )见之,怒,谓盛(孙盛)子曰:‘枋头诚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言!’”胡三省注:“晋人於人子之前称其父为尊君、尊公。”

[6]不经近乎荒诞,不合常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騶衍﹞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餘万言,其语閎大不经。”

【译文】

一个在家里总是行施古时的礼制,但是他的父亲不喜欢,为此很高兴,两人经常此发生争执以至父子不和相互责怪争吵不休两人因此来先生评理指教。先生回答说:礼制的角度来说,您行施古时的礼制,在名义上非常正确。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为我们现在离去的已经很遥远了,而现行的礼乐仪制却并没有与过去人制的初衷相差很。您施古时的礼制不一定全部契合古的做法。并且您这种做法首先得罪了您父亲惹得他不高兴例说,比如丧礼,与其悲伤礼节有余,就不如礼节悲伤有余。如果礼节近乎荒诞,不合常理,们可以将近乎荒诞,不合常理部分去掉其余部分仍然按照以前的来做就可以了。实是没有必要完全拘泥于古的节数。

 

一七九

有县丞问先生赴任尚何时[1],先生曰:“此来为得疾速之任之命,方欲单骑即行。”县丞因言及虏人有南牧之意,先生遽云:“如此则荆门乃次边之地,某当挈家以行,未免少迟。若以单骑,却似某有所畏避也。”

【注释】

[1]县丞:官名。始置于战国,为县令之佐官。秦汉相沿。典文书及仓狱,为县令,县长之辅佐,历代所置略同。惟晋及南朝宋无(宋只设建康狱丞)。丞之官秩,汉为二百石至四百石。赴任:官吏去到某地担任职务。宋·梅尧臣《送邵梦得永康军判官》:“且归洛中,明年春赴任。”尚:差不多大概。《左传·昭公十三年》“灵王卜曰:余尚得天下。”

[4]疾速:快速。《荀子·赋》:“行远疾速而不可託讯者与?”

[5]单骑:一人一马;独自骑马。《后汉书·袁绍传》:“值废立之际,忠义奋发,单骑出奔。”

[6]虏人:北方胡人。古时对北方外族或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蔑称。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诟虏帅失信。

[7]南牧:南下放牧。引申指北方少数民族南侵。语本汉·贾谊《过秦论上》:“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8]遽:立刻;马上。

[9]次边:靠近边界

[10]挈家:携带家眷。

[11]畏避:因畏惧而躲避。

【译文】

有一县丞前问先生大概什么时候去荆门去上任。先生说“这次因为得到任时比较急,所以我打算不带随从和家眷一个人马上就去”这位县丞接着又谈到北方少数民族有南侵的情势,先生一听,马上就说:你这样说来,门这个地方是一个靠近边境的地方,应当带着家眷一起去上任尽管这样会以避免稍微晚一点到。但如果我一个人去上任,当地的老百姓一定会为我是害怕躲避才不敢带家眷一起上任的。

一八0

临川张次房[1]于历子[2]赋《归去来辞》,弃官而归。杜门经岁[3],来见先生。先生云:“近闻诸公以王谦仲故[4],推輓次房一出[5],是否?”次房云:“极荷诸公此意,愧无以当之[6]”先生曰:“何荷之云?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7]。凡诸公欲相推輓者,姑息之爱也。次房初归时,一二年间,正气甚盛[8],后来寖弱[9],先生教授极力推輓,是后正气复振,比年又寖衰。次房莫未至无饭喫否[10]?若今诸公此举,事势恐亦难行,反自取辱耳。某今有一官,不能脱去得[11],今又令去荆门,某只得去,若竄去南海[12],某便着去。次房幸而无官了,而今更要出来做甚么?”次房云:“恨闻言之晚,不能早谢绝之也。”

【注释】

[1]川:江西省抚州市市辖区,陆九渊家乡金溪邻张次房:道家人物。《道家金石略·抚州玄都观藏室记》中记载,张次房之徒周秉如在至治辛酉年(1321),营造藏殿于临川县玄都观玄元正殿之左,“中藏圣贤经传,历代史记,与夫诸子百家之书,靡不存贮”。

[2]历子:宋制,料粮院掌发俸禄,有料钱录,据状注明各官授官日月,发给本人,凭以赴户部领支俸钱。宋·朱熹《近思录》卷七:“伊川先生在讲筵,不曾请俸,诸公遂牒户部,问不支俸钱。户部索前任歷子,先生云:‘某起自草莱,无前任歷子。’”

[3]杜门:闭门。《汉书·孙光传》:光退门闾,杜门自守。

[4]王谦仲:即王蔺,王蔺(?~1201)  南宋无为军庐江(今属安徽)人,字谦仲,号轩山。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任信州上饶簿、枢密院编修官、起居舍人等职,累官至参知政事。光宗即位,拜枢密使。反对建皇后家庙,因应诏上疏,条列八事。遭弹劾,罢枢密使,领祠。宁宗即位。改帅湖南。又遭弹劾,罢官奉祠。端平中,追谥献肃。著有《轩山集》。

[5]推輓:引荐,荐举。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穷裔。”輓:拉;牵。

[6]荷:承受;承蒙。无以: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无从。《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7]“君子之爱”诸句:语出《礼记·檀弓上》:“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意思是“你对我的爱护,还不如这位童仆。君子爱护人,就用德行来要求他;小人爱护人,只是让他获得一时的安逸。我还会有什么要求呢?我只有能合乎礼制地死去,心里才满足啊!”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细人:见识短浅之人;小人。汉·刘向《说苑·反质》:“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资治通鉴·汉高帝元年》:“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爵之赏,而听细人之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姑息:无原则的宽容。

[8]正气: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晋·孙绰《太傅褚褒碑》:“公资清刚之正气,挺纯粹之茂质。”

[9]寖(qn)弱:逐渐微弱。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周公太公》:“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曰:‘尊贤而尚亲。’太公曰:‘后寖弱矣。’”寖: 渐渐;逐渐增多。《九歌》:“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10]莫: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喫:同“吃”。《杜甫·绝句》:“梅熟许同朱老喫。”

[11]脱去:逃走;摆脱。《史记·晋世家》:“顷公乃与其右易位,下取饮,乃得脱去。”

[12]竄:放逐;驱逐;贬官。唐·孟郊《峡哀》诗之九:峡旅多窜官,峡氓多非良。南海:古代指极南地区。《左传·襄公十三年》:“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

【译文】

张次房在他领支俸钱的册子上依照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作了一首诗后,弃官到了家乡,数年闭门不出。有一天他突然来向先生请教。先生听说近来好多官员因为听了王仲谦对你的举荐,大家又在集体举荐你再出来做官,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张次房说承蒙各位厚爱,惭愧的是没有办法来阻挡这件事。所才来向你请教。先生回答说:承蒙各位什么厚爱?《礼记·檀弓上》里说得好:君子爱护人,就用德行来要求他;小人爱护人,只是让他获得一时的安逸。现在集体举荐你再出来做官人。正是这种让你获得一时的安逸的举止张次房刚弃官到家乡时候一二年之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非常旺盛,后来慢慢逐渐微弱下去了。先生他学问,前拉后推,力扶持此后正气又振兴起来,来又逐渐微弱。先生感慨地说:次房啊次房,你莫非现在已经到了没有饭吃的地步吗?像现们集体举荐你再出来做官种举止,事势恐怕是以推脱,搞得不好会自取其辱。我现在就当了一个官,一直推脱。现在又命令我去荆任职我不得不要去。如果是要将我贬官放逐到南海那样边远荒凉的地方去,立即就去。你幸好已经再是官场上的人了,现在就要出来做什么官呢?恨没有早一点听到你的教诲,能早一点把这个官位推辞

一八一

松问先生:“今之学者为谁?”先生屈指数之,以傅子渊居其首,邓文范居次[1],傅季鲁、黄元吉又次之。且云:“浙间煞有人[2],有得之深者,有得之浅者,有一见而得之者,有久而后得之者。广中[3]陈去华[4]省发伟特[5],惜乎此人亡矣!

【注释】

[1]邓文范:邓约礼,字文,学者称直先生。本江人,以婿于李侍郎橘园,遂家临川。登淳熙五年进士,官德化丞,兼摄邑事,葺理凋敝,甚得民心。为温州教授,与叶水心定交。调常德府推官,卒于官。《宋元学案卷五十八分列为象山门人、李氏(浩)门人,并俱云见《槐堂诸儒学案》,李浩亦陆九渊门人;卷七十七列为陆九渊门人,李浩虽长于陆九渊,而论学最契,故邓约礼与李浩之子李肃皆师陆九渊,在槐堂中称斋长。

[2]煞有:的确有。煞:很,极。

[3]广中:指岭南的广信地区。广信地区上古时叫苍梧,秦统一岭南后始叫广信,广信以东为广东,广信以西为广西,所以广信亦叫广中(宋时又叫广南中路)。《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三十八:因说四方声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盖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来。只是太边南去,故有些热。若闽浙则皆边东角矣,闽浙声音尤不正。

[4]陈去华:名不详南海人。《儒林宗派》卷十一列为陆九渊门人。《广东通志》卷四十四称其有志行,恬于仕进,从陆九渊游,九渊称其警发特。《陆子学谱》卷十五称为陆九渊门人,言其为广东广州人“师事先生,天姿甚,而年不永先生深惜之”。

[5]省发:领会。宋·朱熹《答何叔京书》:“ 熹近日因事,方有少省发处。”伟特:卓异出众。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翰有宏材伟特之度,能诗,有《玉关集》。”

【译文】

严松向先生请教问现研究陆学的学者哪些?先生弯着手指头计算说,第一个是傅子渊,第二个是邓文,接来有傅季鲁、黄元吉。先生接着说:浙江一带很多人才有研究很深的,也有研究比较肤浅的研究时间不长的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的,也有研究了比较长的时间才所得的。广信地区有一个叫陈去华的聪明领悟很快,才能卓异出众。可惜是这个已经死了。

一八二

有传黄元吉别长沙陈君举,有诗送行云:“荷君来意固非轻,曾未深交意便倾[1]。说到七篇无欠少[2],学从三画已分明[3]。每嗟自昔伤标致[4],颇欲从今近老成[5]。为谢荆门三益友[6],何时尊酒话平生[7]?”先生切[8]闻子渊与君举切磋,又起君举之疑,得黄元吉,君举方信子渊之学。松曰:“元吉之学,却在子渊之上。”先生曰:“元吉得老夫锻炼之力[9]。元吉从老夫十五年,前数年病在逐外,中间数年,换入一意见窠窟去[10],又数年,换入一安乐窠窟去[11],这一二年,老夫痛加锻炼,似觉壁立无由近傍[12]。元吉善学,不敢发问,遂诱致诸处后生来授学,却教诸生致问,老夫一一为之问剥[13],元吉一旦从傍忽有所省[14]。此元吉之善学。

【注释】

[1],竟《列子·汤问》曾不若孀妻弱子。向往,钦佩《汉书·司马相如传》一坐尽倾。

[2]七篇特指《孟子》该书七篇,故称。清·阎若璩 《孟子生卒年月考》:按孔子生卒出处年月,具见《史记·孔子世家》,而孟子独略。於是说者纷纭。余尝以七篇为主,参以《史记》等书,然后历历可考。欠少:不

[3]三画:《周》八卦每卦有三画,三画为卦,三画毕而八卦全,万物之象,无不包括在八卦中。所以用三画《周》。分明明确;清楚。《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4]标致风格文采韵致。宋·惠洪《冷斋夜话·东坡称赏道潜诗》:东吴僧道潜,有标致,尝自姑苏归湖上经临平作诗云:风蒲猎猎异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坡一见如旧。

[4]老成精明练达;精明强干。宋·欧阳修《为君难论上》:忠言谠论,皆沮屈而去,如王猛、苻融,老成之言也,不听。

[5]益友对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有帮助的朋友。语本《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晏子春秋·杂上十二》:圣贤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之臣。

[6]尊酒杯酒。唐·高适《赠别沉四逸人》诗:耿耿尊酒前,联雁飞愁音。平生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晋·陶潜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7]切:一再

[8]:还。

[9]锻炼:在艰苦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 ·杜甫《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顾深惭锻鍊,才小辱提携。

[10]意见见解,主张。唐·元稹《钱货议状》:宜令百寮,各陈意见,以革其弊。窠窟:动物栖身之所。借指人安居或聚会的处所,还可指思想或文章所依据的老套子,陈旧的格调。

[11]安乐安逸,快乐。《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於忧患,而死於安乐也。

[12]壁立形容陡峭的山崖像墙壁一样耸立《水经注·巨马水》:层岩壁立,直上干霄。近傍接近;靠近。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弓弩如何近傍,铁棒浑如遮箭牌。

[13]问剥:层层分析逐步解释。

[14]一旦:用于已然,表示忽然有一天《朱子语类》卷二七:如人寻一箇物事不见,终岁勤动,一旦忽然撞着,遂至惊骇。

【译文】

告诉说,黄元吉与长沙陈君举分别时,陈君举曾经写了一首送行诗:承蒙你的深情厚意来看我,竟然没有过多来往就对你深深敬佩。说孟子掌握的知识一点也不,从周易学习的道非常清楚明白。我常常叹息过去没有早认识你自己没有从你那里学到东西使自己的风格文采得太多。如今我很从你身上多学点东西自己变得精明练达精明强干。唉,如今分别之后,什么时候我们能再在一起答谢荆门的众多良师益友,一边喝着酒一边畅谈人生。先生一再听说子渊与陈君举在一起探讨学术时引起了陈君举对学术的许多疑惑,等到他见到了黄元吉,听到黄元吉解释,陈君举才相信了子渊说得非常对相信傅子渊真的是学问高啊。严松说:样看来,吉的学问是在子渊之上先生回答说:对元吉的磨炼十分用力元吉一共跟了我十五年,几年,他毛病是追求表的东西;间几年他又误入了一个老套子,陈旧的框架内,有创新和进步。来又有几年进入了一个自满安逸思进取的误区两年,我下功夫来磨炼他他的学术已经达到了一个登上了一个高度陡峭的山崖像墙壁一样耸,没有人能够靠近赶上的地元吉非常善于学习,是不敢提问。我就劝说招致了各地的学生来上课,让这些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层层分析逐步解释忽然有一天吉在傍边听了有所醒悟。就是元吉的够善于学习的地方。

 

一八三

先生云:“今世儒者类指佛老为异端[1]。孔子曰:‘攻乎异端[2]’孔子时,佛教未入中国,虽有老子,其说未著,却指那个为异端?盖异字与同字为对。虽同师尧舜,而所学异绪[3],与尧舜不同,此所以为异端也。”先生因儆学者攻异端曰[4]:“天下之理,将从其简且易者而学之乎?将欲其繁且难者而学之乎?若繁且难者果足以为道,劳苦而为之可也,其实本不足以为道,学者何苦于繁难之说。简且易者,又易知易从,又信足以为道[5],学者何惮而不为简易之从乎[6]

【注释】

[1]大都·司马光《训俭示康》走卒类士服。异端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

[2]“攻乎异端”:语出《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朱熹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意思是说:攻伐异类分子,积极击溃奇怪物,彻底批判歪曲、倾斜的不正确思想,那么这个错误思想的祸害也就从此彻底根除了。攻:攻击,攻伐异:异类,奇怪端:正,不歪斜

[3]异绪:不是同一个体系。绪:《说文》曰绪,丝。端即,绪即丝线的头。用语如头绪,绪论。《天工开物》凡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丝绪。

[4]告诫;警告《国语·鲁语》夜儆百工。

[5]信:的确、确信。

[6]怕,畏惧《礼记·中庸》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

 先生说在很多通习儒家经书的人都攻击佛教和道教是异类的学术孔子曾说过攻伐异类分子,积极击溃奇怪物,彻底批判歪曲、倾斜的不正确思想,其实孔子生活那个时代,佛教没有传入中。老的学术虽然存在,是他的学术显著和声名远播那么孔子他所说的异类的学术、攻伐异类分子指哪个呢?相对的虽然大家都是以尧舜为师,可所学到的却是不同头绪。与尧舜的学术有不同之处,为异端。先生因此告诫那些因为与自己观点而攻击他人为异端为不正宗的学者说底下的道理,大家是选择那些简单而又容易的去学习?还想选择那些繁琐而又难以通晓明白的去学习呢?如果那些繁琐而又难以通晓明白的知识果真能够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白并实践,即使再劳累再辛也是可以的。其实他们根本我们白并实践,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学习那些繁琐而又难以通晓明白的学术呢?简单容易,又容易明白容易学习,又能实践学术,你们为什么要去怕不追随那些简单易懂的学术呢?

一八四

先生言:“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1],满心而发[2],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孟子就“四端[3]”上指示[4]人,岂是人心只有这“四端”而已?又就乍见孺子入井“皆有休惕侧隐之心” [5]一端指示人,又得此心昭然[6],但能充此心足矣。”乃诵:“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7],云云。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8]

【注释】

[1]森然:茂密貌;丰厚貌。南朝··王琰《冥祥记》:道路修平,而两边棘刺森然,略不容足。方寸:指心。脑海。唐·刘知几《史通·自叙》: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

[2]发显现;显露《孟子·告子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四端:孟子的“四端”是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语《孟子·公孙丑上》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意思是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4]指示:犹指点,指引。唐·李涉《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诗:常闻先生教,指示秦仪路。 

[5]孺子入井:语见《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意思是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孺子:幼儿,儿童。宋·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乍:突然、忽然。怵惕:惊惧。《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孔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过悔。”恻隐: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6]昭然明白貌。《礼记·仲尼燕居》: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於夫子,昭然若发矇矣。

[7]“诚者自成也”句:语中庸·第二十五章》: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意思是有诚心的人,必须要自己实在地去做,不能敷衍,就自然会成就自己;学天道,不需要他人来领导我们,也不需要他人来诱导我们,我们自己领导自己,找到自己的道路。

[8]天地之道”句:语中庸·第二十六章》: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意思是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译文】

先生说:万物茂密生长在人的心中,充满人心并显露出来充满着宇宙,无非就是这个理的体现。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并用这四端引导人们寻求这个理难道的心只有这四端吗?孟子又用孺子入井人皆有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一点作为四端来指引们,使人们这个心明白清楚,但如果能扩充这个心就已经足够了讲到这里时,先生中庸》里语句来:有诚心的人,必须要自己实在地去做,不能敷衍,就自然会成就自己……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