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博谈到,在原始生存环境中人类终于“创造了”线性思维,是第一次重大的“科学”进步,从此人类超越动物界,能够将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了。
但是在线性思维巨大“功劳”背后,也有“局限”,生活中的线性思维有时也会带来损害,或被利用,这里举一例。
某老太几年前去理财,银行理财经理却给推荐了一款”互联网+”股票基金。这里不去论该经理故意将基金与理财产品混淆,单说推荐理由,就是利用了客户的线性思维。
经理说:“这个产品三年来收益都很高呢……”他的潜台词是:注意了,都三年了,收益都很高,按线性延伸,后面的自然也不会差……但他没有直说。他也未从非线性的或系统的角度,给老太分析后面或可能风险反而更大。一切都让老太自己去理解,似乎这些老太都应该懂(这也是目前一些客户经理、营销专家们常用的技能)。
结果,老太购买了该产品20万元。不久,净值就开始缩水。马上去追问,经理说:“有起有落,就放着吧”。再去问,经理“调走了”。目前,20万只剩下5万净值。
自然,这个风险老太要自负,谁让你不懂金融。但也不能否认,老太在几十年与银行打交道过程中训练成的线性思维——即“前面”的人都赚了那么多,我“后面”的至少也能少赚点”,都在一条线上么——才是自身的原因。
生活中,此类情况太多见了!
——————
八年制大学生:
这是数学模型没有建对……[强]
博主:
是啊!各种数学模型的不断出现,也是试图避开线性思维去找真谛。只是,日常生活中,那怕如你这样的高材生,也不可能事事处处先建个数学模型再生活。许多情况下你的认识和行为仍然会带有强烈的线性思维倾向[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