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我心目中的“医学心理学”——学科性质与特点
(2014-02-23 15:47:24)
标签:
医学心理学创建姜乾金国家级精品课程概念 |
分类: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文集) |
以下从医学培养目标的角度,讨论作为教科书的医学心理学课程性质。医学心理学既是医学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临床应用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2.临床应用课程
作为宏观的、系统的和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特别是相对于医学和医学工作者,医学心理学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知识面宽
对于医学生和医学工作者,医学心理学所涉及到的大量心理行为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可能是陌生的。掌握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是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前提。同时,在掌握这些所需要的心理行为知识基础上,还要将其与医学知识整合起来,达到能够全面认识心理、社会与生物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综合作用,并应用于临床实际。
医学心理学也包含大量的“微观”知识。在医学心理学的视野里,人是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而整体认识人的心身关系,还需要掌握许多有关心身的“微观”方面知识。例如心身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中介机制,心理活动的神经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某些心理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定位与功能联系等。
2.理论性强
人的心理现象和某些心理问题,并不是都能以一般的现象学知识和通常的认知逻辑加以解释的。
例如,许多心理咨询来访者(如失眠、情景焦虑患者)自身的知识层次很高,他们通过查阅文献已掌握的相关学科信息数量也挺多,但越是利用其知识去克服痛苦,痛苦却越大;又例如,许多来访者(如心境恶劣、洁癖患者)的是非标准清晰,逻辑推理严密,却会把通常的事情越办越复杂,心情越来越糟,或者无法说服自己克服多余的动作。
在医学心理学,需要有一些超越常规的“说法”,即理论或学说、学派来解释并解决上述用通常知识和逻辑不能解释和解决的心理行为问题。百余年来,国外许多学者以自身的特定历史或文化背景,用不同的研究和思考方法,提出了众多的心理行为科学理论,其中一些理论对健康和疾病中的有关心理行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解决方法,是医学心理学很重要的内容。学习医学心理学,必须对有关的理论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要重视各种理论在临床医学工作中的实际意义(各种重要理论见第二章)。
3.方法抽象
(文献来源)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讲义,内部教材,1982 p无
姜乾金、陈达光、张国粹、陈演江、过慧敏等:医学心理学(五校合编教材),内部发行,1986 p6-7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 p5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科技技术出版社,1993 p1-2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国家教委课题),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p1-2
吴均林、林大熙、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p2-3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卫生部7年制、5年制3版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p2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卫生部5年制4版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p2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卫生部8年制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p2
姚树桥、孙学礼主编:医学心理学(卫生部5年制5版规划教材),2008 p2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卫生部8年制2版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p2-3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p13-5
姚树桥、杨彦春主编:医学心理学(卫生部5年制6版规划教材),2012 p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