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丞相之死 独与鹤飞

(2014-12-02 13:51:51)
标签:

文化

分类: 知觉·普通读者

丞相之死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廷举力田,舍我其谁也。辛弃疾·卜算子

 

李蔡是大汉飞将军李广的从弟,《史记》和《汉书》中,李蔡传附在李广传里,非常简略,寥寥数语,一笔带过不说,司马迁和班固,还抨击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也没李广大,然而李广得不到封侯封地,官位最高只做到九卿;李蔡却封了侯,位至三公,命运好的、高大上的没有道理。太史公的《史记》,那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老人家一言九鼎,李蔡的陪衬人面目,就此史书定格。

 

辛弃疾少年英俊,加入耿京义军,连宋攻金,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原为己任。二十三岁时——这个年龄的我们,刚从大学出来,还在忙着找工作——辛弃疾带领五十骑兵,冲入五万金军大营,如入无人之境。出卖主帅耿京的叛徒张安国,正与金将酣饮,辛弃疾于万军之中,活捉叛徒,捆绑扎实,旋即冲出金军大营,一路向南疾驰,直奔建康府。闹市之中,将叛徒游街,砍头示众。“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如此年少英雄,即使李广复生,恐怕也难做的比他更好。

 

天子一见三叹息之后,辛弃疾的将星命运和官场仕途,一如李广,同样委顿,甚至还不如。李广六十多岁,还能以前将军身份,领军深入大漠,在最前线攻击匈奴。而辛弃疾,终身困守江南,横渡长江,恢复中原,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少年青春白日梦。愁闷之余,只好写词发牢骚,抒抱负,褒扬英雄,埋汰庸人。李蔡就这么被他从史书中拎出,进了歌词,虽然换了个地方,命运却是不改,李蔡依然是个陪衬人,陪衬着不得封侯的李广,陪衬着郁郁不得志的辛弃疾。

 

史书歌词中的李蔡名誉不堪,现实中的他,则是官运亨通。汉武帝元朔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24年。李蔡为轻车将军,随车骑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右贤王,全军大胜。李蔡以战功封为乐安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资治通鉴》记载,汉丞相平津候公孙弘死,御史大夫李蔡继任丞相。同时,张汤由廷尉升为御史大夫。西汉三公中,御史大夫掌管司法,丞相掌握国政,太尉掌管军事,论官品都是一品官,丞相更是公认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高官员。做为一个“为人中下”的李蔡,能先后出任三公中的两个职位,且与西汉名臣公孙弘及张汤,先后并列,是件相当“蹊跷的事”,他真的为人在下中吗?

 

他没有能做几年丞相。元狩五年,李蔡被人控告涉嫌私占汉景帝陵园皇家国有地皮,按照西汉法律,要下狱狱审讯。李蔡以丞相之尊,不愿面对刀笔吏,自杀身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他的哥哥,将军李广,因为大军迷路,军法追究,也不愿屈辱对簿刀笔吏,引刀自杀。兄弟两人,为人高也罢,低也罢,名声大也好,小也好,自杀的命运,却是一样。

 

李蔡自杀后,太子少傅,武强侯严青翟继任丞相一职,同时,张汤继续当他的御史大夫。《汉书·张汤传》记载,张汤作为御史大夫,不仅办案有力,在政事方面,也有极大权力。张汤善于揣摩汉武帝心思,按照武帝的指示办事。先后上书,请造白金及五铢钱,滥发货币,制造恶性通胀。以掠夺民财;将盐业和炼铁业经营权收归国有,垄断专营获取暴利;发布史上有名的告缗令,掠夺富商豪族家产等等,总之,张汤不仅熟谙法律,搞经济弥补西汉财政危机,他也很有一套办法。

 

张汤每上朝奏事,滔滔不绝,汉武帝听得太过痴迷,太阳落山了,还没想起来吃午饭。他当了七年御史大夫,和他同时的两位丞相,李蔡和严青翟,《汉书》上说,在位充数罢了,“天下事皆决汤”,天下大事,张汤说了算,是事实上的丞相。

 

作为丞相,李蔡怎么想,怎么做,史书上没有说。严青翟则是有所行动。位极人臣,总揽天下大事,是做官的最大愿望。一朝梦想实现,却发现自己不过是滥竽充数,不过是个名义上的丞相,但凡是个有血气的男人,就不会甘心大权旁落。何况,那个握有实权的御史大夫,已经威胁到了丞相严青翟的性命。

 

当时流行厚葬。盗墓贼这个职业也就盛行起来。有几个贼很胆大,盗了汉文帝陵墓瘗(yi)钱,也就是陪葬的钱。案发后,此事非同小可,严青翟与张汤身为丞相和御史大夫,有失职罪名嫌疑。他两约好,上朝时,一起向汉武帝谢过请罪。等到了朝堂,严青翟按照约定,谢过请罪,张汤则站一边,装作不知道有这回事,无所行动。武帝大怒,派御史调查丞相和这件案子的关联。张汤乘机想以“丞相见知”——也就是丞相知道这个案子,却故意放纵不管的罪名——来打击严青翟。

 

严青翟面临着职场危机,生死存亡。迫不得已,与丞相长史王朝,边通及朱买臣三人商议应对方案。朱买臣这个人很有名,享有汉丞相李蔡都没有的待遇,那可是《汉书》里单独有传的人物,戏曲里也有他当了官以后,精神折磨死前妻的故事。题外话,这里就不多说了。四个人一合谋,上书告状,每当国家要施行某项经济政策时,张汤就会提前通知其勾结的巨商,泄露国家经济政策内幕消息,使得与之勾连的巨商,事先囤积国家要采购的货物,等到政策出台,以高价卖给汉朝政府。获取暴利后,巨商与张汤分赃,大获其利。

 

祸不单行,这时,赵王等人也搜集张汤罪状上告,武帝大怒,连派八批使者携带文书责问张汤罪过。张汤狱吏世家出身,法律条文自小滚瓜烂熟。孩童时,抓住了几只偷肉的老鼠,写的罪状和判决书,文辞老练的就像老狱吏写的一样。从小练就的讼师嘴皮子,那个唇枪舌剑的劲儿,就算是电影《九品芝麻官》里的周星星穿越过去,到了西汉和张汤打官司,他也不是张汤的对手。

 

八批使者接踵而至,连番责问,不能让张汤认罪分毫。武帝怒不可遏,派出赵禹去责问。赵禹见到张汤,责备的说:“阁下怎么不知道分寸哪!您所治理的案子,夷灭满门杀了多少人!现在这些人告您的状,都有证据,天子很为难,如何处理您的这件案子?!天子的意思是,想要阁下自杀,您为何还这么多话!”

 

张汤无言以对,引刀自刎。临终前上书武帝谢罪。同时声明:“然谋陷汤者,三长史也。”阴谋陷害我的人,是三位丞相长史。他死了以后,审计张汤家产,所有财产加起来,也只值五百金,而且每一笔财产都有来源,不是张汤所得的俸禄,就是来自汉武帝的赏赐,没有其他的不明财产来源。

 

张汤家人想要厚葬张汤,张汤母亲坚决不同意厚葬。她说:“汤儿是天子大臣,被恶言诬告冤死,何必厚葬!”牛车拉着一口薄皮棺材,埋掉了张汤。汉武帝听说,赞叹不已:“非此母不生此子!”。于是杀了三长史,丞相严青翟也被迫自杀身亡,这场官司终于“冤有头债有主”,就此了结,

 

严青翟之后,石庆接任丞相;石庆病死后,公孙贺被汉武帝逼迫的没办法,做了丞相。按说,丞相是最高官职,位极人臣,古时候的公务员们一心向往。如何向往?举个最近发生的友邦新闻为例吧。非洲尼日利亚联邦移民局,在全国范围举行2014年度普通公务员招聘会,几十万人抢着报名,会场发生严重踩踏事件,致14人死亡,百余人不同程度受伤。几十万人踩踏着,不顾流血伤亡挤破脑袋的报考普通公务员。考取普通公务员尚且如此激情,那要是把他们送上时空穿梭机,穿越到亚洲,穿越到汉代,去考公务员当丞相,那会争抢的踩踏到什么程度呢?公孙贺要被皇帝逼着才肯做丞相,怎么可能呢?但这事确实发生了,他当丞相真是被逼的,迫不得已才当了。

 

《汉书·公孙贺传》记载,公孙贺出身军旅,少年即为骑士。夫人卫君孺,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他和刘彻,是民间所谓的挑担姻亲关系。元朔五年,车骑将军卫青领大军出击匈奴右贤王,部下四将军。其中,公孙贺出任骑将军一职,与轻车将军李蔡并有战功,一起封侯。丞相石庆死后,汉武帝下诏,任命公孙贺为丞相。

 

此前,朝廷多事,督责大臣。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相继因事不谐,非正常死亡。公孙贺是个明白人,那么多前车之鉴摆在那里,看得清清楚楚。他拒不受诏,丞相印绶等也一并拒绝。以头抢地,脑门磕的朝堂大地砰砰响,磕头用力的脑门子都要流血了。两眼泪汪汪的泣不成声:“我本是边塞军中匹夫,因为熟悉骑射,鞍马娴熟,出入匈奴,万死不辞,以军功得官,我的才能不足以当丞相,请恕我不能接受丞相一职。”

 

汉武帝及左右臣子,见公孙贺如此悲哀,感动的也都是眼泪哗哗,武帝说:“扶起丞相”。公孙贺拒绝扶持,不肯起来,继续跪求辞去丞相任命。汉武帝起身下座,亲自去扶姐夫公孙贺。天子这么给面子,公孙贺再不给面子,那就要当时横尸朝堂了。他迫不得已,只好起身拜谢丞相任命。接了丞相印绶出了宫,左右问:“丞相大人,刚才为啥要拒绝丞相印绶?”公孙贺悲戚叹道:“皇帝圣明,我的才能配不上他。给他当副手,恐怕承担责任太重。从今天起,我的命运就危险了!”

 

公孙贺一语成谶!他是皇亲国戚,位极人臣,儿子公孙敬声也做了太仆。父为三公,子为九卿,权倾一时,一家人免不了飘飘然起来。公孙敬声更是个典型的衙内,《汉书》中记载,他骄傲奢侈,不守法律,甚至发展到了挪用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钱军饷被他花的干干净净。挪用军饷事发,公孙敬声下狱论罪。公孙贺想要救儿子,想不出办法来,恰好这时,阳陵朱安世犯了事,触怒武帝,下诏抓捕,但是抓不到。

 

朱安世,是有名的京师大侠,但可不是金庸笔下的那种大侠,他其实是京师长安及其附近的黑社会首领。交游黑白两道,纵横朝野江湖,是个非常有势力的黑道教父级别的人物。汉武帝以皇帝至尊,重金悬赏,抓捕朱安世而不得,就可以看出这个黑道教父的活动能量。公孙贺也知道朱安世不好惹,但是面对无奈的形势,他只好主动请缨,抓捕朱安世,意图以此功劳,换的大狱中的儿子活命。官道之首丞相这一亲自出马,倾力追捕,黑帮头子能量再大,一时也只有束手就擒。

 

朱安世落入了大牢。当他听说丞相之所以卖力气的抓捕,是想要用自己的项上人头,换的他的儿子公孙敬声之命时,鄙视的笑倒在大狱中:“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意思就是,丞相惹了我的祸,他要被灭族了!终南山的竹子写不尽我要告发的罪状,斜谷里的树木也不够制作被牵连的人所用的桎梏。

 

朱安世在狱中上了万言书,告发公孙贺父子的种种罪恶。比如在武帝所经过的路上,埋了写着汉武帝名讳,刺上针的木人,请巫神诅咒皇帝早死等种种罪行。其时,江充等人搞的巫蛊之祸愈演愈烈。节骨眼上,看到这份揭发书,武帝大怒,公孙贺父子皆下大狱,什么刑不上大夫,没有这回事,命令严刑拷打,穷追不舍,务必挖出丞相父子所犯的所有罪行。

 

汉武帝时代,丞相一职,很不好做。窦婴是罪名确凿,弃市公开处死,田蚡病死的早。死后,他收受淮南王刘安贿赂一事暴露之后,汉武帝说,如果田蚡还活着,就夷灭田氏满族。因此他如果不是病死的早,理论上也是要被杀的!而且是满门抄斩!公孙弘是极少数例外。他七十多岁当了丞相,八十岁寿终正寝,得了善终。石庆做丞相,虽然数次被武帝谴责,但他一向敦厚小心谨慎,也终于熬得个善终。其他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公孙贺、刘屈氂等,班固在《汉书·公孙弘》传里说,”其余尽伏诛云”。全都有罪被杀了。

 

李蔡的罪名是侵吞皇家——国有土地,事实丞相张汤,名义丞相严青翟,则是死在了三长史构造的,出卖经济内幕消息,官商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罪名上。他们三个人的死,汉武帝还是给了面子,令其自杀,不牵连宗族。在这些被杀的丞相里,公孙贺可能是死的最惨的一个。严刑拷打,惨死在大狱,宗族灭族。不仅最惨,恐怕也是《汉书》记载的丞相中,很可能也是二十四史记载的所有丞相中,唯一一个,以官道丞相至尊身份地位,死在了黑道头子教父的一本诉状上,惨死在大狱严刑拷打中,死的时候连个确切罪名都没有,死的最为郁闷憋屈的一个丞相吧。

《知觉》29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