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洗心,今日扫尘 疏约
(2011-11-21 13:41:08)
标签:
知觉刊首语疏约文学文化 |
分类: 知觉·刊首语 |
昨日洗心,今日扫尘
□疏约
凡夫俗子的迹缘未定,身着红尘,一枚松针凋落与一片新叶初生许是一刻,端然不见因果,要适时的雨过,天青了才真正豁然开朗,才有人明志或者悟道。西方人的洗礼太注重洗,而中国人则注重礼,红尘这尘,太想擦拭反而就擦不干净了,有余地的,散养些红尘,那样的净,也就静了。好比为远行客接风、洗尘,皆是人与人的烟火,宿留在美妙的人情里,是“礼”洗练后的样子。
先人弹琴、赏画必先沐浴,以其洁雅,待以雅洁。一分冷一分闲的恰当好处,才能知一阙音一寸纸的当时况味,这般的洗,是去热、去急、去燥的,将待物之心降温到一个平衡阴阳的态度,温而润的,中国艺术就是这样的写就,也这样的被欣赏。如此,洗心其实是心灵被滋润后的结果,虽百部吟诵能因定生慧,终不及心生莲花的通体滋润,一眼心窍必有一汪清泉,中国式的浪子回头,洗心革面,赋有慈悲感。
一直以煮药、扫塔为人间两大雅事,其余只算得情操。后世沙弥里,有独筑精舍不能识者,也有禅房落花不能扫辈,数不清的缘起缘灭,最后能聚到塔内,十二万的默诵、经轮、匍匐转折成的建筑,内在的五湖四海,虔诚与兰花指渡后的寂灭,汇集在一起。轻轻打扫,声声扣问,是如唐三藏的逢塔便扫,才有后来的禅心如月,清冷,圆缺无碍的美满,扫塔的优雅总是无人知晓。
试问己身,红尘这尘,扫或不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