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辛丑年的六月廿六,再过三天,也就是六月廿九,就是立秋了。今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初伏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中伏是从7月21日至8月9日,未伏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也就是立秋后还有一个未伏,叫做秋后一伏,这就是常言所道的“三伏未尽秋来到”。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立秋就快到了,酷热的夏天终于要过去了。民俗中,有一句“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民间认为,立秋的时间如果是在农历六月,就是早立秋。今年的立秋是公历8月7日,也就是农历六月二十九,按照人们的说法,立秋日在六月,属于早立秋,那么,今年立秋天气就会变得凉爽起来。
立秋后末伏结束后,北方的天气会很快变凉,一阵秋雨下过之后,气温瞬间会下降十几度,有的地方甚至会降至几度,也就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的意思。然而在南方,从立秋到秋天真正的到来,还有一个漫长的长夏,也就是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秋老虎”的余威。俗语中,有一句“立秋不算秋,天凉白露后”的说法,意思是,立秋虽然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却没有秋天的凉爽,仍然是三伏天时节,高温仍未散去。天气真正能够凉快下来,要到白露节气的时候。按照气象学的标准,需要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之后,才算正式地进入了秋天。
有关立秋的民谚,常见的,有“立秋雨,一秋雨”、“立秋闻雷,百日无霜”和“立秋刮北风,冬后雨雪少”等俗语。这就是说,如果立秋节气当天出现下雨的天气,那么雨淋过的立秋,将是雨水非常充沛的年景;如果在立秋节气当天出现天空打雷的天气,是雷打秋的天气,那么预兆的是百日之内都见不到霜;如果立秋节气当天出现刮大北风,也就是说北方冷空气实力很强盛,往南方刮,即将出现的是干旱少雨的天气。情况如何呢,这将有待我们的继续观察。
不管怎样,在未伏这段时间里,我们还需要继续防暑。从养生角度来说,长夏最需消热利湿,湿为长夏之主气,尤其炎热而又多雨潮湿的时候,湿邪侵入人体仍十分常见,经常会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还必须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