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尚食粿,粿的品种繁多,烹调考究,风味独特。其中,有一种用面粉加米经酵发蒸熟后表面膨胀裂开的粿品,叫酵粿,也叫做发粿,就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的发糕。倘若将面团调得稠一些,搓成类圆状的馒头,蒸熟后的粿品就叫做梭罗包。
潮汕话的梭罗包,虽然叫包,实际上不包馅,形状仿似馒头,口感也接近馒头。这个名称的由来,或许与马来西亚语有一定的关联。潮汕方言吸收了不少外来语成分,其中不乏马来西亚语。
梭罗包的制作方法与发粿的制作方式基本一致,一般都是采用米与面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酵发。用黑麦全麦粉代替米来制作梭罗包,可能潮汕人不太常见。这种黑麦梭罗包同样使用传统的酵粿制作工艺,同样可以充分膨胀,而且味道清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只是同样的制作工艺,换了种食材,就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和口味。
黑麦全麦粉是由黑小麦磨制而成,不含有面筋,看上去似乎和普通面粉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营养成分远高于普通小麦,粗蛋白、粗纤维、钙、铁、锌、硒等营养成分含量比普通小麦要高得多,特别是分布于麦皮的膳食纤维、维生素E等成分更是现代健康食品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由于黑麦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低,韧性较差,制作梭罗包时,需要与面粉搭配。
制作黑麦梭罗包与做发粿的步骤一样,将100克的黑麦全麦粉和250克的面粉、5克安琪酵母粉混合在一起,打入一个鸡蛋,加入几匙白糖、些许奶粉和适量的清水,充分搅拌形成稠一点不太粘手的面团,盖好盖子,让其慢慢醒发。大约两个小时后,面团已较原先膨胀了近两倍时,将其倒出后反复揉捏,排除面团中的气体,再搓成条切成块然后搓成团,让其静置10来分钟进行第二次发酵,就可以蒸制了。
蒸制时,将蒸锅加入冷水,把一个个搓好的面团置于蒸锅内的篦子上,就可以开火。先是中火蒸,水沸后改为大火,15分钟后即可熄火,焖5分钟便可掀盖取出。蒸熟后的黑麦梭罗包,表面油亮美观,略显红褐色,结构蓬松柔软,口感十分甜美,麦香味更加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