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耳屋前景象新 一一 枫溪潮彩之乡詹厝村走笔
新年前夕,我们自驾游来到了潮州市枫溪区詹厝村这个潮彩之乡。在连片的潮州老厝侧畔,干净的小河、清澈的池塘、整洁的村道、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和美景如画的文化小公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古老民居添新颜的景象,真无愧于美丽乡村的称誉。
走过村口崭新的石牌坊,沿着平坦宽阔的村道,来到了健身广场的大榕树下,绕过左侧几幢白墙黛瓦的蜗耳屋,就来到宽敞的池塘边。堤岸上一列儿洁白色的花岗岩石栏杆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熠熠闪光,栏杆边一株株垂柳在寒风中微微摇曳,池塘里粼粼光斑的碧水格外清澄。沿着石栏杆往前走,池塘的右侧就是绿树掩映的文化小公园。小公园的中央又是一株老干虬枝的大榕树,周围整洁的花圃里,高高的乔木、匍匐的青草,那修整成型的一株株灌木,连同清净的水泥甬道和白墙黛瓦的古老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水墨画。
文化小公园两侧的古民居,都是曾经显赫的世家门第,左侧的一幢,大门口还设置了一面聚气的照壁,右侧的一幢叫培德里,门口两侧也像小公园一样的栽植了不少花花草草。一位在花丛间忙碌的中年妇女告诉我们,她家已经在村外建起了一幢楼房,今天碰巧休息,特地来到老厝整理一下内外环境。看来,村里的原住民大多都像她一样,在牌坊外建成了新型的楼房,而这些旧居,有些只住着老人,有些出租给外来的务工人员,有些已经破败不堪。
从培德里往前走,迎面就是一座崭新的篮球场,球场的一侧就是詹氏宗祠,宗祠的大门敞开着,走进去溜达了一下就出来了。篮球场的前身是一个乡村市场,好热闹,但淤堵了村道,造成人们出入不便。石牌坊外新的市场建成后,这里腾了出来,于是建起了便于村民活动的球场。在球场篮球架的后侧,村里还保留着一口老井,一个老妇人正在井边清洗准备过节祭拜的三只老鹅,打起的井水依然十分清净,真是难得。
在村中随意溜达,整洁宽阔的村道两侧,那些潮汕建筑风格的古旧民居建筑虽然有些破陋,却是成行成排的整齐排列。旧村落中,始终见不到既往那些熟悉的露天厕池和低矮的猪寮,见到了一座现代建筑风格的厕所,外貌显得颇有气派,虽然没有涉足,可想而知,里面的设施一定差不了多少。
徜徉在小巷里,见到不少民居仍然保留着壁肚式样的小门楼,用石柱砌成的门楹上,,“饶海世家”“大夫第”“五房公厅”等字眼依然清晰可见,让人一下子就感觉到了这个潮彩之乡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过去。走进五房公厅的门第,尽管阳埕已经十分破旧,正面那座“凸”字型山墻的镬耳屋的门面依然保持得非常完美,只是铁将军把门,无法进去。不过,从阳埕一角摆在放的大量模具,仍然使人感到这是一个潮彩世家。
就在这个五房公厅不远处,我们见到了一座与一般民房截然不同的奇特房屋,这种房子只会在瓷乡才能见到,褐红色的四壁全部都是用烧瓷用的匣钵层层垒砌起来的,匣钵之间用石灰泥紧紧粘固,窗户里黑漆漆的,门户紧闭,屋顶与一般民房一样采用片片青瓦层层遮盖,与周围斑驳的灰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以耐火材料制成的匣钵,很耐高温,通常都是用来装成型后的陶瓷坯入窑烧制。看到用匣钵砌成的房子,让人直观的感到这个潮彩之乡的名不虚传。
詹厝村位于潮州市枫溪区的东南一隅,东临白塔村,西至古巷镇枫洋村,南临李厝村,北至藏龙村毗邻,面积近1.2平方公里,全村仅有2200多人,就有大小企业65家。近年来,这些企业通过对潮彩的继承和创新,不断壮大自身产业和拓展技术,使得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依赖企业承包收入的村集体经济也保持持续稳步发展,从而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新年前夕,我们自驾游来到了潮州市枫溪区詹厝村这个潮彩之乡。在连片的潮州老厝侧畔,干净的小河、清澈的池塘、整洁的村道、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和美景如画的文化小公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古老民居添新颜的景象,真无愧于美丽乡村的称誉。
走过村口崭新的石牌坊,沿着平坦宽阔的村道,来到了健身广场的大榕树下,绕过左侧几幢白墙黛瓦的蜗耳屋,就来到宽敞的池塘边。堤岸上一列儿洁白色的花岗岩石栏杆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熠熠闪光,栏杆边一株株垂柳在寒风中微微摇曳,池塘里粼粼光斑的碧水格外清澄。沿着石栏杆往前走,池塘的右侧就是绿树掩映的文化小公园。小公园的中央又是一株老干虬枝的大榕树,周围整洁的花圃里,高高的乔木、匍匐的青草,那修整成型的一株株灌木,连同清净的水泥甬道和白墙黛瓦的古老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水墨画。
文化小公园两侧的古民居,都是曾经显赫的世家门第,左侧的一幢,大门口还设置了一面聚气的照壁,右侧的一幢叫培德里,门口两侧也像小公园一样的栽植了不少花花草草。一位在花丛间忙碌的中年妇女告诉我们,她家已经在村外建起了一幢楼房,今天碰巧休息,特地来到老厝整理一下内外环境。看来,村里的原住民大多都像她一样,在牌坊外建成了新型的楼房,而这些旧居,有些只住着老人,有些出租给外来的务工人员,有些已经破败不堪。
从培德里往前走,迎面就是一座崭新的篮球场,球场的一侧就是詹氏宗祠,宗祠的大门敞开着,走进去溜达了一下就出来了。篮球场的前身是一个乡村市场,好热闹,但淤堵了村道,造成人们出入不便。石牌坊外新的市场建成后,这里腾了出来,于是建起了便于村民活动的球场。在球场篮球架的后侧,村里还保留着一口老井,一个老妇人正在井边清洗准备过节祭拜的三只老鹅,打起的井水依然十分清净,真是难得。
在村中随意溜达,整洁宽阔的村道两侧,那些潮汕建筑风格的古旧民居建筑虽然有些破陋,却是成行成排的整齐排列。旧村落中,始终见不到既往那些熟悉的露天厕池和低矮的猪寮,见到了一座现代建筑风格的厕所,外貌显得颇有气派,虽然没有涉足,可想而知,里面的设施一定差不了多少。
徜徉在小巷里,见到不少民居仍然保留着壁肚式样的小门楼,用石柱砌成的门楹上,,“饶海世家”“大夫第”“五房公厅”等字眼依然清晰可见,让人一下子就感觉到了这个潮彩之乡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过去。走进五房公厅的门第,尽管阳埕已经十分破旧,正面那座“凸”字型山墻的镬耳屋的门面依然保持得非常完美,只是铁将军把门,无法进去。不过,从阳埕一角摆在放的大量模具,仍然使人感到这是一个潮彩世家。
就在这个五房公厅不远处,我们见到了一座与一般民房截然不同的奇特房屋,这种房子只会在瓷乡才能见到,褐红色的四壁全部都是用烧瓷用的匣钵层层垒砌起来的,匣钵之间用石灰泥紧紧粘固,窗户里黑漆漆的,门户紧闭,屋顶与一般民房一样采用片片青瓦层层遮盖,与周围斑驳的灰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以耐火材料制成的匣钵,很耐高温,通常都是用来装成型后的陶瓷坯入窑烧制。看到用匣钵砌成的房子,让人直观的感到这个潮彩之乡的名不虚传。
詹厝村位于潮州市枫溪区的东南一隅,东临白塔村,西至古巷镇枫洋村,南临李厝村,北至藏龙村毗邻,面积近1.2平方公里,全村仅有2200多人,就有大小企业65家。近年来,这些企业通过对潮彩的继承和创新,不断壮大自身产业和拓展技术,使得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依赖企业承包收入的村集体经济也保持持续稳步发展,从而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