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的一个周末,我们趁着打卡网红村的热潮,自驾游来到东郊新海街道的十一合村。下车伊始,还没走进那涂现3D墙绘的狭长巷子里,就被村口和街道两侧的摆地摊给吸引住了,好久不曾见到这样声声吆喝的小贩,嘈杂而又热闹的气氛让人感觉颇为亲切。
网红村口的摆地摊,除了个别的玩具摊、果蔬摊和炒板栗之类,大量的都是口感香脆、滋味诱人的油炸小吃摊,有煎蚝烙,有炸薯片、炸芋酥,有炸鸡翅,还有一种叫做“猪脚圈”的油炸粿类小吃,小时候特别喜欢。那一块块金黄色圆圆的油炸粿,一排儿撂置在油锅一侧的网格上,走过时,闻到这香喷喷的味道,自然就会不自觉地驻足观看。
“猪脚圈”的摊贩通常都是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支起炉架,放上油锅,边制炸边出卖。卖主先是把铁柄盏放入油锅中略炸,取出后倒入粉浆,再把粉浆倒出,受热的粉浆便沾在铁盏的四壁形成一个小碗形,然后在半熟的粉浆中加入芋丁、花生仁及至小虾等馅料,再淋上粉浆,放入油锅中浸炸至金黄色,倒出即成。这种儿时美食,黄灿灿的色泽十分惹人喜爱,送入嘴里又香又脆,稍稍用力一咬,一股油炸香味混合着芋香立马就可以从街头飘到巷尾。
这种摆小摊大概是有碍观瞻,好长一段时间,寻遍了都巿的各个角落,已不大可能见到这种了。如今徜徉在十一合网红村的街巷里,又见到了这种口感香脆的美味小食,那股子被时光烙印了的香喷喷气味,顿时又浮现在了味蕾上,勾勒起一段抺不去的记忆,让人想起了小时候各种有趣的事情。
前一段时间在微信群中看到很多关于摆地摊的帖子。一个个都在说,摆地摊是实现财富增值的一个好办法,做得好的人,月入几万完全没有问题。当话题被炒得热热闹闹的时候,外地很多人都试着去摆地摊,希图借此实现自己的第一小桶金,可是汕头这个地方却似乎无动于衷。没过多久,这个话题就越扯越淡,网上不再有讨论的声音。
真没想到,当人们不再热乎于摆地摊话题时,近段时间以来从未出现过摆地摊的汕头主城区,却在网红村的牵动下火起来了。从网红村里的摆地摊,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前不久人民日报就近期的“社区团购”热潮发表过的一则评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
这段时间,互联网巨头企业相继投入大量资源,利用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和雄厚资本,研究如何入局社区的生鲜团购。在购物、打车、外卖这些热点之后,卖菜几乎成了互联网的又一个风口。在这场卖菜之战的冲击下,那些原本在菜市场卖菜的商贩又该何去何从?在这股“社区团购”风的吹刮下,眼前这些无力与巨头们在定价方面竞争的小商贩,或许火红了一阵,又得卷起家当一溜烟消失了。
看似不体面的地摊经济,却是对商铺经济的补充,是城市烟火气的重要标志,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反映了人们对于这类消费的旺盛需求。它的特点在于成本低,门槛低,人人都能做,是缓解就业问题的有效药方。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摊经济一度消失,尤其在一、二线城市里,宽敞干净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地摊痕迹。在互联网电商化的时代,地摊经济仍然是线下商业零售的一种补充,这种数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商业模式,似乎应该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不应该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