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比例已达到11.1%,目前65岁以上的老人将近 2.6亿。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经济条件住进养老院,或者去体验那些新潮的养老方式,大多数老人都只能在家里养老。如何更好的让老人居家养老,是目前国家和社会需要尽快解决的一个难题,好让大家都能老有所养。
最近接连在媒体上了解到,7月15日,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银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等九部门联合发表了《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紧接着,7月20日,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近日, 住建部、教育部、工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上述三项接连发布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绝大部份老年人既不用去养老院,也不用花大价钱去体验新潮的养老方式,就能够更好的在家享受天伦之乐。
概括的说,这些政策中与老年人有直接关联的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到2025年,要在每一个社区建立或改造一个老年服务站。这个老年服务站,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日常的生活辅助照料,包括吃自助餐、身体保健、平时的文化娱乐等。在有条件的社区,还要建设一个不小于350平方米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给那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提供膳食餐饮、保健康复、交通接送等服务。二是结合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以及住宅实际,制定适老化改造方案,包括出入口、通道无障碍改造,蹲坑改坐便器,马桶、花洒加装扶手等建筑硬件改造; 为老年人家庭安装紧急救援呼叫器、烟感(煤气)报警器、摔倒报警、生命体征监测等智能化服务设备。三是到2025年,基本补齐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区同步配建各类设施,城市居住社区环境明显改善。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老龄化”的热点新闻频频出现。早在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最集中的话题就是“不能把老年人当做负担”。目前的国情,居家养老是极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下,这种养老方式不去养老院,也能体面过好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