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网络连载小说中,读到一首对夫妻感情美好愿景的诗歌,“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忆话夕阳。终身相随同甘苦,潇洒和谐似神仙。”乍一想,这样的夫妻还真是值得羡慕和向往,谁不希望夫妻俩恩恩爱爱,白头偕老?不过,倐忽间,脑子里却冒出了一句“恩爱夫妻不到头,吵吵闹闹过一生”的俗语,两相对照,后者似乎有点儿惊世骇俗。
“恩爱夫妻不到头,吵吵闹闹过一生”这句源于民间的俗话,出自于清末沈复的自传散文集《浮生六记》中,原话是:“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做前车之鉴也。”沈复这部自传体散文被称为“晚清小红楼梦”。他以纯朴的文笔,记述了夫妇间的家庭生活,欢愉处与愁苦处两相对照,真切动人,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实属稀见。这句话的出处,却是在他的爱妻刚刚过逝,他在处理后事时的一番感叹,本意是无法携子之手、与子偕老而深感无限悲恻。
民俗中,将“恩爱夫妻不到头”之后加上了“吵吵闹闹过一生”,意思就与原义不大一样了,与传统文化中一贯推荐的“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似乎也有些南辕北辙。仔细想想也是,过去的礼教实在也太繁文缛节了,还是民俗比较直观,同床共寝的夫妻,低头不见抬头见,妻子给丈夫送饭时,还得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这样的举止豈不是太过于造作;几十年同甘共苦都过来了,彼此还像宾客一样相敬,似乎也没有这么必要。大凡过来人都知道,爱情里有的是风花雪月,热恋时自然如胶似漆;婚姻里更多的是柴米油盐,过日子,磕磕绊绊自然在所难免。
俗话说,“床头吵架床尾和,夫妻没有隔夜仇”。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同一个屋檐下,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的性别,如此多的不同之处,当初走到一起来的时候,肯定要经历或长或短的磨合期。两个齿轮间的磨合,肯定会有所磨损;两块磁铁的异极相吸,要拆卸也并非易事。夫妻生活同样如此,既难分难离又一直处在情感羁绊之中,吵吵嚷嚷、打打闹闹的事情总会在所难免,这正对应了“恩爱夫妻不到头,吵吵闹闹过一生”这句俗话的注解。
殊不知,那些一辈子没红过脸的夫妻,一旦吵起来,往往就离婚了;经常嘈嘈切切的夫妻,反而更容易白头偕老。不管怎样吵吵闹闹,几十年的婚姻,就是两个个体的融合,也是两个齿轮合成的过程,只要相互理解,多一些妥协,多一点包容,一辈子就这么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