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来流下了不少醒世恒言,其中有一句是“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这句话,指的是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也就是古代哲学术语所称的天人感应,用民间的流行语来说,就是“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
古人信奉的天人感应之说,就是将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变化阐述为人事治乱的反应或预示。用最简洁、最直观的名词表述,就叫做“报应”。报应分为现世报、来世报和他世报三种。儒家向以世俗的善恶伦理道德为价值取向,主要强调现世报,报应的主体不是行为者本人,而是他的家庭和子孙后代。战国时期的经典著作《易传》中便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门更为讲究因果报应,认为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如农之播种,种豆必然结豆,种瓜定是结瓜,毫无虚假。
从古至今,有关世人得福报或遭恶果的故事比比皆是,各种历史书籍中也多有记载,善恶的因果报应真如立竿见影、桴鼓发声,影响显然。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在《俞曲园笔记》中就讲述了一个故事:平望人王均,喜欢吃青蛙,每捉到一只青蛙,就用一把两尺长的铁针穿越它的头颈,穿满了,就带回家烹煮。一天,他到亲戚家串门,留餐时没吃到青蛙十分遗憾。晚上又留宿亲戚家。半夜里远处失火,王均攀到屋顶幸灾乐祸观望。亲戚家靠河沿居住,为防盗贼,在屋沿竖了几十根铁条,铁条的顶端都十分犀利。观望火灾时,王均不慎失足,掉下时竟被铁条穿透了头颈,叫得很惨。还来不及将他救下,已经一命呜呼,死状就像他平素针穿青蛙一样。
佛门中,也有许多虔诚的信徒现身说法,讲了不少身边因果报应的真实故事,告知大家引以为戒。一信徒的工作单位就在济南的千佛山附近,他有一同事李某经常上山打鸟,甚至连喜鹊都不放过,打下的鸟用泥包裹后用火烤,烤熟后就吃掉。几年前,他赴一家酒店与同学聚会,酒店不知何故起火,他没能逃逸,被火闷死在酒店里,死因与自己闷死鸟儿同出一辙。结果,留下孤儿寡母,真可怜。还有一信徒,他有一姨夫,在河中打上一条很大的鱼,割成几块后到集市上卖掉,赚了一小笔。不久后,还是在同一条河的桥上,姨夫因为追赶被风刮跑的编织袋,不慎堕入河中淹死了。在佛教的观念里,人的一切际遇皆为累世因缘业力所招感。业报有很多种,有今生受报的现世报,有来生受报的来世报,还有累世多劫后才受报的后世报等等。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耳濡目染非常多的因果报应故事,而且还都是现世报的。心理咨询师许烨曾听老师讲过一个案例,出于恻隐之心,他把人物的名字略除了。曾有一位中年女士求助于她的老师,当时这位女士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女士的丈夫出公差遭遇车祸去世,单位给了一笔抚恤金。女士的公公因为原与儿子同一工作单位,把这笔钱领走了,没给媳妇分毫,还联手女士的叔伯俩,将女士的丈夫生前用公公的工龄掏钱买下的房子收归己有,把女士母子赶走。无处投靠的女士,只能和儿子一起租住在最便宜的小旅馆里,由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殊不知,不日之后,公公被查出晚期癌症,不到两周时间就撒手人寰。公公去世前,嘱咐房子留给两个儿子。过了没多久,大伯醉酒斗殴,被人打到昏迷,送进医院没有抢救过来,去世了。小叔子欲迁居这所房子,搬家具时被卡车给撞死了。这一来,似有所悟的婆婆,不仅将房子归还媳妇,也把儿子的抚恤金原封不动还给媳妇。自此,这位女士的抑郁症也好转了。
天地迢迢,日月昭昭,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善恶因果,都是人自己起心动念的感召;报应的快慢,全是各人自己的业识所感。人活一世,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 做好自己,怀一颗诚实的心,行走于天地间,诚实或许感化不了诡佞,但至少可以得到平静,活得安逸,睡得安稳,每一步都走得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