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迈入了从心之年,大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过自己喜欢的养老生活;许多人也都有过共同的愿景,时不时与三五好友一起,过一过搭伙过日子、结伴在郊区买房养老,在广阔天地中寄养农家、将养老院变成熟人社区及至时常相邀游乐,其乐融融的老年生活。
前段时间,媒体上总在推介一种养老方式,叫做“抱团养老”:老同事、老朋友相邀聚在一起,大家同吃同住,共同承担生活成本;共享一个空间,又各自都有独立房间;既方便相互照应,又互不打扰私密生活;既热热闹闹结伴娱乐,又尊重个人意愿,来去自由……
应该说,这样恬美的养老方式是挺好的。要是有几个合得来的老伙伴,找一个风景好的地方,选了一个不错的院落,大家凑在一起居住,既不麻烦自己的儿女,也慰藉了精神上的空虚;要是其中有几个会开车的,想到哪里逛或者想吃什么东西,那就更划算了。这样令人向往的养老方式,几乎是所有老年人老有所伴的祈盼。
这种抱团养老的理念,道理上讲十分美满,实际操作起来,却不能不正视许多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大千世界,什么事情都是有利就有弊。撇开合伙门槛和各人的经济状况不说,如果是风景好的地方,肯定不可能是主城区中心,各种生活配套、医疗配套、出行配套等等就有几分让人忧心,倘若是在村野的大杂院落中生活,彼此之间的隐私肯定暴露无遗,用不着多久,三人四姓,彼此间磕磕绊绊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新鲜感变淡,发生各种各样的争拗,频率就会越来越高,有时鸡毛蒜皮的事情也可能酝酿成一场矛盾纠纷;再就是一个情感问题,人的亲疏厚薄总是存在的,特别是在有男有女的地方,老年人也一样,有时比年轻人更甚,大家总在一个屋檐下,你侬我侬的事情在所难免。这样的问题,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的。
人际关系从来就很微妙,相聚容易相处难。即使是一家人,长久在一起,也免不了会产生各种矛盾,何况是没有亲缘关系的人凑在一起过日子,互相式的抱团养老,远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这种极易发生散伙的老年群体结构,一旦出现危机,可能还会导致几十年的友情产生隔阂。
关注到了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不是就要全盘否定“抱团养老”的这个趋向。现在我们这些老年人,大部分子女都没在身边,既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子女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大家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抱团养老的最大好处,在于志趣相投、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相互合得来的老人经常聚在一起,满足了大家对精神慰籍的强烈需求。然而,确实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不是凭借一时高兴,一番热情就能够凑到一起持之以恒的。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更深层次上考虑,目前独生子女的人口结构和年轻人就业的流动性,决定了传统亲情的养老方式难以依赖。这时候,不同种类的养老模式能最大程度满足我们这一代人对养老的不同需求。“抱团养老”这种比传统养老门槛更高的模式,在现实中也并非不可行,如果真的有这个意愿,最好还是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服务结合起来,和子女养老的传统模式相融洽,将其置之于政府一个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以及对应的信息服务平台之下,既满足了大家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社交需求,又保证了个别人需要别人照顾时,会有家政服务随时都在身边。说到底,我们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始终都离不开政府的关照和庇护,也离不开亲亲尊尊的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