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边缘化了的生活,驱使我们都有广交朋友,扩大视野的祈求,同学群、同事群、农友群、战友群,各种各样的群都加入了。加入了一个又一个群体之后,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尽量的表现自己的心态和才能,尽可能的与群体中的每一分子和睦相处。
在群体中,每一个人都希图讨好大家,这种普遍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行为心理学家称,这种举动是企图凭借外在的人和事来提升自我价值。最明显的,莫过于害怕得罪人。总以为一旦拒绝别人的祈求,別人就会怪罪自己,自己的形象便会大打折扣,得不到好评,心里就会自责,产生一种罪恶感。
为了博取好感,维持与别人的关系,我们中的一些人常常会强迫自己做一些自己并不想做的事,即使有不满的情绪,也强忍着去做,总以为别人把这些事情交给自己做,是因为看得起自己,信任自己的能力。
具有这种状态的人,往往过度依赖别人的期望,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渴求通过别人的赞美来寻求自己的定位。
世间有句俗话,非常流行,叫做“吃亏是福”。有不少人把这句话的含义理解错了,以为只要自己能吃亏,懂得忍让,就是一个有福气的人。其实,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人格特征所带来的人生,而不是一种个体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当一个人的善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吃亏就成了必然之事,而福气未必就会降临。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自然不会将个性的标签贴在自己的脸上,要么就是慧眼识真伪,要么就是愚愚拙拙的被牵着鼻子走。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一些看法甚为赞同。人生在世,匆匆活了几十载,回过头来,那只是一片感慨。老祖宗教我们待人以礼,心存善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貌似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有很多的“聪明人”,他们总会绕着圈子的去支配你一圈,仿佛就是为了证明,他比你优秀。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心存感恩。有的人困难了,你不帮他,搞得和你错了一样。但是如果你一直在帮助他,突然有一天不帮助他了,那么恭喜你,你不是错了,而是彻底的犯了大错了,甚至会因此对你恶语相向。经历了世态炎凉之后,慢慢地体会到,身边会有这样的人,一起吃吃喝喝,好像已经成了最亲密的朋友。这样的人,典型的是可以同享乐,却不能共患难。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张嘴向别人请求帮助的时候,却被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拒绝着。当你又站起来的时候,原先那一波对你远离的人,又慢慢的朝向你移动了。
我们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老大不小。当我们在群体中与人相处,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首要的不是“斗私批修,狼斗头脑里的一闪念”,而是要尊重自己的内心想法,问问自己,这样做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不仅仅是一味去迎合别人。还有,应该勇敢的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告诉人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会做,绝对不会勉强自己去做自己讨厌的事情,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那是违心的,可恶的。如果我们不敢于表达或者不擅长表达,别人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阿谀逢迎的人,以为自己只会恭维别人,迎合别人的心意,非常好欺负,非常好利用。到头来,自己被人驾驭了,还会被人鄙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一定非要唯唯诺诺不可,被廹讨好别人,还不如讨好自己。毕竟,我们都是处于夕阳无限好的人了,有什么事情还非要跟自己过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