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第一波龙舟水凶猛来袭时,受灾严重的珠三角不说,仅仅是汕头市,平均每天的降雨量就达到了130毫米,大街小巷变成了江河沟渠不足为奇,有人拿了前些年某家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作了诙谐的打趣:“不缺海的汕头河为贵!”
就在这场倾盆大雨刚至之时,天已黑了,站在窗边观赏雨景,倏然间,耳际间传来了一阵嗡嗡嗡的叫声,不一会儿,耳朵被蚊子叮咬了一下,又痛又痒。一边举手挠了挠耳朵,一边突发奇想,这么大的雨,弱小的蚊子怎么一点儿都不怕,能够打从密集的雨水中飞进屋里!
一滴雨点的质量是蚊子的50倍,打个比方,当一个重量相当于50倍的物体从高处以加速度掷向人体时,这个人不被砸扁才怪。按理说,每当倾盆大雨的时候,野外生存的蚊子定会遭遇灭顶之灾。可是,尽管淫雨不断,天底下的蚊子依然若无其事的在雨空中飞来飞去,似乎一点儿都毫不在意。也就是说,硕大的雨点对弱小的蚊子来说,根本不是个问题。
蚊子是如何在雨水中生存下来的,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大多数人或许会认为,蚊子能够在雨天中自由飞行,是它们的动作非常敏捷,能够左右逢缘,避开雨滴。为了求证这个问题,翻阅了不少资料,终于在《新科学家》网站曾发表过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
2011年,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为了寻找这样的答案,曾经借助于高速摄影机,观察蚊子是如何在雨中飞行的。这项研究揭开了一个谜团,雨中飞行的蚊子完全没有一点躲避雨点的迹象。相反,拍摄到的画面显示,蚊子受到了雨点正向、斜向的撞击。每一次的撞击,都只使蚊子的飞行轨迹发生短暂的偏离,蚊子随后又恢复了稳定的状态。研究小组又使用了充有液体的塑料泡沫颗粒来模拟飞行中的蚊子,这种模拟蚊子的尺寸和质量皆与蚊子相近,高速下落的水滴撞击颗粒的情形也与雨点撞击蚊子的情况相似,研究人员对撞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水珠撞上一个低惯量的物体时,水珠只会发生形变,但不会飞溅开来。因此,只有小部分的动量从水滴转移到了蚊子之上。研究者计算得出,在水滴撞击蚊子后,水滴的速度只减少了2%,而所带来的影响并不足以干扰蚊子的飞行。
由此可见,蚊子的飞行速度不足以避开雨滴,而是因为速度较慢才避免被雨滴砸翻。此外,蚊子的质量轻,无法与雨滴形成猛烈相撞,雨滴落到蚊子身上后发生变形,无法将足够动力转移到蚊子身上,也就无法干扰蚊子的飞行。这个道理或许很难说得清楚,事实就是这样,正如一只蚂蚁从万米高空坠下不会摔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