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2020-04-07 16:47:51)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在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帅哥和美女,还有一种兼具帅哥美女两种特征的双性人,因为具有雌雄同体现象,又称为雌雄同体人。双性人非常罕见,一般来说,数十万人中才有一人。他们因胚胎发育期间分化异常导致了性别畸形,先天就拥有两种性别。两性畸形分为真性和假性,真性就是以上两者都有,皆有内分泌功能,体内同时有雄激素和雌激素;假性又分为两种,男假两性畸形和女假两性畸形。

这种不男不女或半男半女的人生具两形者,古即有之。他们具有特殊的性别状态,在女人面前是男人,在男人面前又是女人,即亦男亦女。1995年,陕西省考古队在零口村进行田野考古时就意外发现了一个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两性人,她被部落的人群当作妖孽,用最残忍的手段杀害,发现时,凶器仍然残留在骨骸之中。宋代的《重刊补注洗冤录集证》中曾记载了双性人周四姐与王氏奸宿一案。周四姐产门内从小生有软肉桩一条,与丈夫交媾并不关碍。肉桩举发即伸出,长有二三寸,粗如大指,可与妇人通奸。《疑狱集》卷之八还载有南宋咸淳年间一宗尼姑逢阳则女、逢阴则男的案件。这种以女性面貌出现的两性人,在明清笔记小说《蓬窗类记》卷第一、《庚巳编》卷第九、《醒世恒言》第十卷、《聊斋志异》卷十二、《子不语》卷二十三等处都有相关记述。

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双性人生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金羊网曾经披露过,贵州人阿宏从出生到17岁一直在彷徨中生活。他外表白皙斯文,看上去俨然是一位小伙子,而户口本上的性别一栏却写着“女”字。阿宏1岁多的时候,父母觉得他有点不对劲,怎么看都不像女儿,于是把他抱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他是一个罕见的假两性人,同时兼有完整的男性生殖器和不完整的女性生殖器。读书后,阿宏最头痛的事就是上厕所。由于尿道长在会阴部,阿宏必须蹲着小便。随着年龄的增大,阿宏开始有了男性的生理反应,开始喜欢看漂亮的女生,青春期后也出现了遗精。他到顺德打工,厂里所有的人都把他当成女工,当偶然被人发现长有男性生殖器时,他被老板解雇了。受不了不男不女的困扰,后来他去医院做了手术,把自己变成十足的男人。

四川新闻网也曾经报道过,重庆市大足县邮亭镇红林村的小燕,1994年来到这个世界时,因先天性生殖器官畸形,父母没法确定她是男还是女,家里的户口本上,性别一栏一改再改。单从外表上看,她和普通女孩没有两样,近1.6米的个子,模样也长得俊俏,个性文静,很爱笑,十分惹人喜欢。可是,由于生殖器官畸形,无法控制小便排泄,常年失禁,只能裹着尿片过日子。她从出生到17岁,一直在家喂猪种田,没有出过远门,也没有上过学。2011年春夏之交,曾经有一年轻男子欲强暴她,她先天性无阴道的病状才为世人所知,由此导致她陷入了深沉的苦楚之中。

前些年,网上曾经热传江西南昌某个农村一个姓黄的双性人,她出生于1974年,表面看上去,和普通的中年妇女没有什么区别,留着长发,五官也清秀,没有喉结,也没有体毛,俨然就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活了这么多年,她除了下身的男性器官外,其他身体部位都是按照女性来发育的。5岁那年,父母发现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由于经济拮据,无法筹措几百块钱的手术费用耽误了她治疗的最佳时机,后来她身体发育成熟,拥有了两套生殖器官,受到班里同学们的嘲笑,三年级上了不到一半就开始整日呆在破败的老房子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喜欢穿高跟鞋,只要是去县城办事,都会换上高跟鞋,并且穿着红色的衣服和丝袜。她从来就没有怀疑过自己是一个女人,一直渴望通过手术把自己下身发育并不完全的男性生殖器切除,变成一个真正的女人。可是,由于她的身体状况较差,不具备手术条件,活到今年46岁了,每天只能服用调节激素水平的药物。真的难以想象,她这半辈子是怎么过来的。

双性人的生活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悲哀和无奈,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他们从小到大总是备受歧视和欺凌,侮辱和讽刺一直存在于生活之中;总是不能被世人所理解,甚至被人当成妖怪,有着难言的隐恻;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手术,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双性人的难言隐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