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以爱吃粿而闻名海内外,以前做粿是家庭重要的节目之一,现在大都是上市场买现成的,不过自己动手并不难。潮汕有句民谚,叫做“时节做时粿”。潮汕粿的品类繁多,做法五花八门,大都是用米粉、薯粉等加工成,馅料多种多样,口味有咸有甜。用粘米粉和白萝卜做成的菜头粿,不仅是满足口腹的美食,还可去邪热,是适时的药膳。
潮汕俗称的菜头粿,外地人叫萝卜糕。家庭做这道小食时,需要准备的食材是白萝卜、芹菜、花生仁、虾皮、虾粉和胡椒粉。先将适量的花生仁用油翻炒,去皮并研碎,随后用余火油炸虾皮,将芹菜去叶切碎成粒;接着将白萝卜削去皮,刨成丝;刨好后,撒盐拌匀将其静置一会儿;及后将芹菜粒、花生碎、虾皮、虾粉一起倒进去,搅拌均匀后再逐渐加入粘米粉,边加边揉和。通常情况下,500克白萝卜加入150克粘米粉便可以,加入后还要继续揉捏,揉捏多久仅凭手感,感觉不粘不湿便可,不必加水,因为萝卜丝揉盐时便会出水。如果没有把握,可以抓一把,看是否能够捏成团。一般家庭蒸菜头粿,一次的量都不是太大,用阔口碗或盘便可盛装上锅蒸,蒸煮的时间要视量的大小,一般都在30分钟左右。
现在有的家庭做菜头粿已不大喜欢用粘米粉,而是用薯粉。薯粉和粘米粉蒸出来的菜头粿,口感不大相同,不过,药膳养生的功效都一样。白萝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为食疗佳品,可以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眼下的天气逐渐转暖,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也是湿热滋生的时候,白萝卜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
菜头粿不比别的粿品,如果蒸熟就吃,口感就会差了许多。蒸好的菜头粿晾凉后,想吃的时候,将其切成片,下锅煎至金黄即可。吃的时候,大家都习惯沾辣酱,怕上火则淋酱油就可,将之送入口中,口感很好,外酥里嫩,清香扑鼻,齿颊留香,潮汕人十分钟情,旅居海外的侨胞还将之视为乡愁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