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己亥年的腊月廿八,受到亲家的邀请,我们两公婆与儿子一家三口一起,来到了亲家开办的广东省潮菜研究会烹饪分会的厨艺培训基地,专门请来一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技校毕业生詹明亮主厨,乐享了一顿丰盛的私房菜。
前两天,为了避开堵车,儿子一家三口老早就从深圳赶回汕头来了,较之高峰期提前了好几天。也不知道儿子哪来的兴致,居然从深圳带回了满满的一大箱海鲜,其中还有他们去澳洲旅游时买回来的特大海参。儿子还特别声称,今年的年夜饭他要亲自主厨。亲家退休前是粤东技师学院潮菜烹饪系的负责人,一听女婿夸下海口,这两天竟然都让厨师及时帮他一把。
亲家的这家厨艺基地,没有酒家的名称,却挂了三块衔头很大的招牌,里面的陈设也不太像酒家,见不到固定菜单,而且还是深居于二楼之上,不过,整个食府足足可以容纳好几席10个人的圆桌,环境清静,宽松舒服,蕴涵着十足的人情味,仿佛是在家庭的氛围中享用一份精细的美食,但又比家常菜多了份仪式感。厨房的配置十分齐全,詹明亮师傅主厨时,不仅儿子就一直在旁边观摩学习,我也寸步不离,拍摄了不少照片,还有两三个视频。
詹明亮是潮菜一代宗师罗荣元的得意学生,在他的培训下,厨艺非常不错,我们在一旁观摩时就开了眼界。前前后后端上来的9道美味佳肴,既是家庭主妇下厨时常见的,又不乏大牌酒楼食府的精细讲究,并且还有着酒楼食府中不曾见过的独特风味,让人口齿留香,久久不忘,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私房菜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潮汕这片地土上,隐藏着许许多多潮菜厨艺的能工巧匠,在他们自家名厨的“名品”作用下,一道道极具自家特色的名菜蜚声海内外。潮菜中的私房菜也在其中。每道菜的选材都是厨师的亲力亲为,有独到之处。有人归结过潮汕私房菜的最大特点,就是精选原料,烹饪讲究;自家风格 ,无门无派;精致典雅,众家所长。这种万变不离潮州菜谱却无章法的做法,或许正应验了过去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话,“总觉得别人家的饭菜更香”。
在深圳见惯世面的儿子,似乎对酒楼食肆的喧嚣变得有些厌倦了,每一次回家来,总会钻进大街小巷,寻找家乡独具的美味佳肴,或许就是在寻觅那份祈盼的恬淡心情。这一趟回来向厨师学艺也一样,是在品尝地地道道潮汕菜的过程中,寻找寻常的潮汕味道,享受到了一种潮人情怀,一种乡愁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