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庵埠的国际马拉松跑手杜丰凯在微信上发了两幅照片,手上拿着的一把只有一条主茎的芥兰头,特别粗,特别大,就像俗称鹅仔菜那种莴笋的长相一样,一株就有两三斤,由此引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那还是10多年前尚未退休的时候,庵埠镇民间举办兰花展,作为《花鸟鱼虫》的编辑,我和同报社的一位年轻记者去观摩了。午间,举办方在镇政府机关食堂招待了我们,其中就有一道庵埠的地道菜色,就是猪朥爆炒芥兰头。
端上桌面的芥兰头,都是菜骨,也就是菜苔,没有一点儿菜叶,被切成一片一片,青青翠翠,夹一块送进嘴里,那滋味,特别鲜嫩,还带有菌菇类的鲜甜,口感嘎嘣脆,正如苏东坡曾在《雨后行菜圃》中形容的,“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印象中,大半辈子吃过的那么多种芥兰,就是它最美味。
芥兰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各地因水土不同,品种繁多,都是以肥嫩的花薹和嫩叶供食用,唯独庵埠盛产的芥兰头是以菜苔为食用。这种芥兰从小苗破土到可以收割,一直都是一条主茎往上长,没有侧枝也不会分蘖,一直可以长到五六十厘米高,根小茎粗,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上市前连根拔起时,茎干周围的老叶都被剥掉,茎顶的嫩叶还青翠可人。
这些年来,偶尔从市场见到这种芥兰头,就是没有在庵埠见到的那么粗、那么大,也没那么鲜嫰。买回一支后,洗净上砧前还要削去较老部分的外皮,然后就像削莲藕片似的,斜切成薄薄的一片片。入锅爆炒的秘诀,就是厚朥、猛火、香腥汤,香腥汤也就是潮汕特有的鱼露。猪朥有特殊的香味,可以使如菌蕈的芥兰头带上荤香;旺火猛炒的芥兰头不会太韧,而是口感柔嫩;加上鱼露调味,就会达到外脆、里嫩、鲜甜,味道多样复合的效果。
多少年过去了,如今在庵埠地界,几乎所有的农田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栉次鳞比的崭新楼房和车水马龙的街道。没想到的是,这种印象极其深刻的香菇种芥兰头依然存在,没有消失。真想有机会到庵埠走一走,再次品尝一下猪朥爆炒芥兰头的鲜甜脆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