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腾讯网上读到一则消息,刚刚过去没几天的12月3日,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的中蒙边境线上突然出现了大批移动“神秘生物”。经专家鉴定,出现在中蒙边境线上的神秘生物,就是野生黄羊群,数量高达6000多只。
由此,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之前曾经读过的一些文章。黄羊别名滩原羚,1875年由俄罗斯博物学家普热瓦尔斯基(Przewalski)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发现,命名为普氏原羚。上世纪六十年代,内蒙古的野生黄羊非常多。黄羊一般栖息在平坦的草滩,头部圆钝、颈部粗壮,腿细长、前肢略短、小尾巴,毛色除唇、腹、尾部周围呈白色外,全身均为土黄色。公羊头上长着一对灰黑色的角,体重一般达25~35公斤,而母羊体重只有20~23公斤。
三年大饥荒期间,内蒙古政府机关经常组织干部去锡盟打黄羊。夕阳西下时出发。车队到达预定地区即疏散开队形,行进中打开大灯进行搜索。那时候,一个几百平方公里的大草原,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几千头黄羊组成的大队伍。看到人们的汽车后,它们开始快速奔跑,草原上漫起大片的尘烟,犹如千军万马一般,浩浩荡荡地在草原上奔跑。人们用强灯光照射着羊群,在后面紧追不舍。射击手坐在副驾驶座上,把枪管从窗口伸出去寻找目标。当发现羊群时立即开足马力向前冲去。那些黄羊被强光照射得头晕目眩、惊恐万状而不辨方向时,此时驾驶员平稳地刹车短停,射手立即瞄准目标进行射击。黄羊感觉灵敏,行动神速。奔跑时,细长的四肢具有极好的弹跳性,蹄子稍触地面就会立刻弹起来,腾跨10米左右,射击手不仅要有高超的射击技术,还要与驾驶员配合默契。不过,黄羊很傻,在夜间看到灯光时,它们并不向漆黑的草原深处逃亡,而是沿着车灯照射的光柱跑。射手们坐在汽车里,完全可以在距离羊群80米的地方不断地射击。
因为人们的疯狂猎杀,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蒙古草原上的黄羊越来越少,即便还有一些,也都跑到外蒙古去了。黄羊的肌肉发达、脂肪很少,肉有些发干,外蒙古人从不吃黄羊肉。黄羊一般只在边界那一侧悠闲地吃草,根本不敢越境。即便偶尔越境,也只是稍微过来一点点,一有风吹草动便立即逃离。
自古以来,野生黄羊一直在草原上自由繁衍,生生不息。自从人们大开杀戒以来,它们进入自诞生在这个草原以来最悲惨的时期,大部分地区的黄羊均已消失,只发现青海湖边的湖东、鸟岛和元者三个区域有分布,范围十分狭小。如果不是近期蒙古国大雪,野生黄羊群缺乏栖息觅食环境,恐怕还不会有大批野生黄羊陆续进入我国境内避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