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的孝贤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发生悄然变化

(2019-09-27 14:17:58)

传统的孝贤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发生悄然变化

随着我们这些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养老期,唯一的儿女也迈过而立之年,他们不仅要照顾自己“两个孩子”的家庭,肩膀上也承受着越来越重的社会责任,根本就无法承担赡养我们四个老人的重任。在个体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以子女为核心的家庭传统养老功能日渐式微,传统的孝贤文化已在时代变迁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前段时间,国内某名牌大学一项全国性的社会调查发现,世世代代根植于人们观念中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传统家庭伦理,受到了现代价值观念的严重冲击。调查中发现,在有关养老责任的认知上,人们已经倾向于社会养老,对于子代赡养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儿女不再是唯一的养老责任主体。

时代在发展,中西文化在激烈碰撞,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孝贤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问题。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贤文化是内涵最深,包容最广,绵延最长,最有渗透融通力的文化体系,行为上包含了尊敬父母、赡养老年人、友爱兄弟、家庭和睦等。千百年来,这种孝贤文化代代相传,昔年孩童进书斋时,一本启蒙的书籍《增广贤文》中便有充分的表达。其中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形象地道出了子女要时时孝敬父母的孝道行为。

自古以来,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我国古代儒家十三经中就有《孝经》。人生于天地之间,应该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清代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的儒家通俗读物《围炉夜话》中就有“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换过程中,我国传统代际关系的家庭共同体发生了嬗变,父亲所代表的长辈社会地位式微,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被打破,“养子防老”已成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行为羁绊,传统的孝贤文化渐渐被淡化,“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了“亲欲待而子不养”。“百善孝为先”的“孝”,已不仅仅是唯一的儿女孝敬自己的父母,而是演绎成为整个华夏子辈对长辈的尊重和赡养。

这种养老观念的转变,既是经济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的反映,更是国家战略变化和国家意志推动的结果。那种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只是适应落后生产方式的一种对老年人的保障制度,社会化养老体系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养老制度。社会化养老相对于以代际之间经济转移模式的家庭养老,是一种制度设计上管理方式的变化,是由亿万个家庭子女共同赡养亿万个家庭老人,无疑更高效,更有稳定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为部分人、部分家庭的变故而导致这部分家庭的老人老无所依,老无所养。但基本关系没变,归根结底,承担养老责任的还是亿万个家庭。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养老模式已走向多元化发展方向。对于正在经历社会转型的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养老的内涵已远远不止于“吃饱穿暖”,子代养老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传宗接代为目的的养儿防老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养老已经不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家庭养老和照料老年人的功能日益弱化,许许多多的老龄人正从依赖养老向“独立养老”转变,传统的家庭赡养老人观念正在被社会化社保体系所取代;裹含了照料、赡养老年人的孝贤文化,其蕴含的孝、悌、敬、诚、善、恭、礼、谦、宽等传统美德范畴,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传统的孝贤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发生悄然变化

传统的孝贤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发生悄然变化

传统的孝贤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发生悄然变化

传统的孝贤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发生悄然变化

传统的孝贤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发生悄然变化

传统的孝贤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发生悄然变化

传统的孝贤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发生悄然变化

传统的孝贤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发生悄然变化

传统的孝贤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发生悄然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