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八月十五时,今晚的月亮,分外圆润,分外靓丽。古往今来,中秋圆月总会勾起诸多美丽的遐想与浓浓的情愫,也惹人萌发出一曲曲千古绝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华夏儿女的颂赞,为中天的皓月凭添几许圣洁和光丽,为苍茫大地凭添几许温馨和恬然。
夕阳余晖还没散尽,一轮明月已经从东方的海面上徐徐升起。迎着飒爽的晚风,来到了有着“汕头大客厅”之称的时代广场上。刚刚探出楼宇的月亮,罩着一抹淡淡的黄晕,散发出乳白色的光辉,照着万家灯火,给大地万物罩上朦胧的光影,显得纯洁而又神圣。在草地上漫然踱步,寻觅着找到一处合适自己心境的赏月地。连续两年来到时代广场赏月,都是阴天有小雨,只见到月亮偶尔探头一瞥。今天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冉冉上升的月儿,像是脱水而出的玉轮冰盘,不染纤尘,撒下皎洁的月光。
沐浴着月光,漫步在银色的世界里。罩上了朦胧光影的大地万物,一切都是那么宁静、神秘。和马路上人来人往的热闹相比,时代广场的确是个赏月的好地方。不过,太挨近国际会展中心,过于美丽的灯光秀反倒抢了月亮的光彩。一个人兴致盎然地朝着银光熠熠的大草坪一步步走去,整个天宇不见一丝彩云,天上宫阙将一片清辉播撒,给一颗悠然自得的心灵缓缓注入了一股清明通透的的恬静。
走过人行天桥,来到以“绿海-启航”为主题的绿地公园上,东边海滨花园星星点点的灯光,远远伴着一轮圆月,显得美轮美奂。眼前的喷泉广场每晚都有音乐喷泉,今天聚集了不少赏月的人群;时间还没到,聚集的人流越来越多,熙熙嚷嚷的静不下来。在周围的绿色步道兜了一圈,还是重登人行天桥回返到时代广场,好不容易找到一条石凳,坐了下来,周围都是携儿带女的年轻人,有的悠然漫步,有的席地而坐,有的追逐嬉戏,一个个乐在其中。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圆月的清辉,把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浅,若有若无,使十五的夜晚变得宁静,变得祥和,变得令人浮想联翩;捧一轮月光入怀,细细品味这恒古不变的曼妙月华和赏月情怀:
同一轮明月,在不同的时空中,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不同的映像。南唐亡国之君李煜在软禁生涯中倾诉的是“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颓废情调;清代乾隆年间三大家之一的袁枚皆因外调做官在《随园诗话》中,抒发的是“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的乡愁情感;唐代诗豪刘禹锡,以高扬开朗的气魄,写出的是“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的俊爽意境;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的《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的春江月夜图,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同一个赏月人,不同的情景,赏出来的心境也迥然相异。唐代诗仙李白,是写明月诗最多也是最好的诗人,为我们留下许多佳篇名句。他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自斟自饮时,悟到的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后,着墨的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他游苏台时,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出古今盛衰的喟叹是“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继李白之后,对明月情有独钟,非苏轼莫属。中秋夜里,苏轼面对一轮明月,触景生情,写下的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与弟弟苏辙一起共度中秋时,有感而发的是“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他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时触景伤情,赋辞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淌过千年时光的朗朗明月,总是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月如钩,挂人心弦;月如盘,融入心田。明月的素雅和皎洁,最是容易激发文人情思的意象之一。阅读这些千古绝唱,感悟经久不衰的文化传承,演绎了一桩桩历史的沧海一瞬,给中秋节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