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相敬如宾和举案齐眉当做婚姻的最高境界,并且还流传了不少典故。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春秋时晋国上大夫郄缺夫妻俩的故事。2600多年过去了,在山西河津清涧街道郄缺的家乡,如今还保留着一个“如宾乡”的地名。
以至于此,相敬如宾和举案齐眉依然是很多年轻人的祈盼和追求。参加婚礼时,时常总听到"愿你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这样的祝辞。按照典故的出处,大家似乎都希图像当年晋国的郄缺一样,他在田里锄草,妻子给他送饭,非常有礼貌的把饭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的捧给他,他也像对客人一样与妻子互相礼让。
相敬如宾,实为“如宾相敬”。我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对客人礼遇无可厚非,体现了对待客人的尊重。可以想像,在"妻为夫纲"的古代社会,一个三妻四妾前呼后拥的男人,可以随便把小妾当作礼物送人,可以招呼贴身的通房丫鬟与妻子一起共同行房的情况下,能够做到恩义在先,缘分在先,礼在先,情欲在后,与妻子间相处融洽,互相敬爱,可真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正人君子。然而,在一夫一妻的今天,天天厮混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夫妻之间还仍然像对待宾客一样客客套套,只追求相敬如宾,恐怕这种婚姻关系就维持不了多久了。
现在的青年男女,大多数是因为自由恋爱而走进婚姻殿堂的,彼此间都有比较深的感情基础。结婚的头几年,都是恩爱有加,甜甜蜜蜜。随着时间的推移,同睡一张床,同盖一床被,同吃一碗饭,原先风风火火的爱情渐渐淡漠了,对方的不足和缺点也暴露无遗,剩下的,只是平淡的亲情与肩负的责任,因而不再卿卿我我,相处在一起也少有话题。偶尔有话,也是关于家庭或者双方父母的琐事。即便如此,夫妻之间的关系也不至于低落到像对待宾客一般,既礼貌又客气。夫妻之间好好说话很重要,但好好说话并不等于是客客套套。客气容易有隔阂,客套意味着虚情假意。
好的婚姻,就是明白彼此的优点,了解彼此的不足,在彼此面前暴露缺点也坦然;好的夫妻关系,就是我尊重你的意见和看法,你尊重我的怪诞和天真,有苦一起吃,有累一起扛,有乐一起享,有钱一起花 ,一起活到老。如果夫妻之间的关系发展到像对待客人一样,做什么事都是在毕恭毕敬中进行,吃饭睡觉都如此,甚至行房事还这样,这种关系肯定就不正常,即使没有隔阂,也是疏离了。倘若到了无法包容共生的地步,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只要一有外来诱惑,立马就会见异思迁。这么一来,这个家庭可就岌岌可危了。
谈起古代的婚姻观,倒是有一个故事,很值得今天的我们赞颂。同样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晏婴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贤相,齐景公很想把爱女嫁给他,还跑到晏婴家里拜访。君臣开怀畅饮时,晏婴又老又丑的妻子还在跟前忙忙碌碌,景公见了,故意叹了口气,然后询问晏婴,他的爱女年少而且貌美,将她娶过来做妻室如何?晏婴的回复,就是一句话,“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相敬如宾不是恩爱夫妻,相厮相守才是同床共枕的福分。茫茫人海中,原本不认识的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恩爱有加,并且白头到老,那才是一日夫妻百世姻缘。年轻时对上号,经过几十年朝朝暮暮的摸爬滚打,大半辈子的熬练磨合,谁也离不开谁,甚至达到了心有灵犀的状态,这就是真正找到人生伴侣了。正如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插曲《渡情》中所唱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