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孙子想起要吃肠粉,懒得自己动手蒸,是到市场上买来现成的,蒸熟了给他吃。跟着孙子一块儿动筷,口感还挺不错的,肠粉馅算是饱满,肠粉皮也挺有嚼劲,看来,花点钱还是很合算的。不过,以前在广阔天地炼红心时,可都是自己动手搅和着米粉一盘盘蒸出来的,那种滋味简直是美到了心窝里。
肠粉,似乎南国到处都有,制作方法也大同小异。倘若是市场上卖的,几乎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还有机械厂家专业生产这种制作肠粉皮的设备。如果是到门店吃的,基本上都是现蒸现卖,一个柜子般的不锈钢架子,里边一层层码着一个个抽屉般的不锈钢盘子,勺上几勺子米浆,蒸一下,拿出来,再加上肉末等馅料,再蒸一下,拉出来,用一块不锈钢板一刮,好了,可以上菜了。
别看各地的肠粉都是一个模式,其实,不同地方制作出来的肠粉,口味是有所不同的。正因为这样,同样的肠粉做出了不同的美味,始终让人吃不腻。它的不同之处,不是馅料就是皮,还有一个是酱料。馅料很好理解,想荤就荤,想素就素。荤的可以是牛肉末,可以是猪肉末,还有鲜虾仁、小牡蛎和鸡蛋,素的可以是红萝卜丝,也可以是萝卜干的碎粒,等等。酱料吧,想辣就辣,想甜就甜,随便什么都可以。只有一个米浆皮,是大家都比较重视的。通常,大家都是将大米浸泡两三个钟头后便用机磨的,米浆的稠稀有一定的要求。比较有经验的,则喜欢在较稀薄的米浆中加入玉米淀粉和雪粉,而且雪粉的比例还得有一定的保证,这样蒸出来的肠粉才比较稠粘,比较有嚼劲,外观也比较好看些。
年纪大了,每每一件小事,总会引起无限的思绪。即使是吃肠粉,也会想起过去的事。那时候都是到食堂打大锅饭,偶尔蒸一两回肠粉,那可是比过年还隆重。一般都是女知青干的活,男知青负责上墟市采购猪肉和鸡蛋。米浆也是男知青推磨的。蒸肠粉时,用的是小伙房里自己垒起来的土灶,烧木柴的,经常被薰得直掉眼泪,那盘子还得向别人借。记得那时候没什么酱料,就是酱油,吃起来也津津有味。现在想起来,吃的其实就是一个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