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汉扬老师和杨培秋老师俩刚刚从施恩、张家界旅游归来,我们4人便一起相邀来到中山公园玉鉴湖畔的公园茶楼饮茶。受今年第4号台风“木恩”外围强对流天气影响,整个天空显得阴沉沉的,玉鉴湖的颜色,一改以往斑斓绚烂的面目,变得灰蒙蒙而有些冷色调。饮上两三盅茶,正步出走廊踱来踱去,一阵风儿吹过,鼻翼上落下一颗沁凉的水珠,然后又是一颗、两颗……下雨了。
尚未见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连串豆大的雨点便从乱云飞渡的天空中落了下来,一串又一串,劈劈啪啪的甩在帆布帐上,把走廊淋湿了。开始,山还是那些山,桥还是那些桥;不一会儿,一切都变得朦胧雾迷起来;渐渐的,雨越下越大,风助雨势,千万根雨丝似乎串成银线落了下来,湖边那些树木,远处那些楼房,还有周遭的假山、星山、九曲桥、龟山以及一座座与湖山相连的拱桥,都在视线里变得越来越模糊,一场大雨便给它们披上了一层不薄的纱幔。
这么大的岁数,似乎是来到公园中头一桩人在湖中赏雨景,感觉非同一般。微风禁不住诱惑开始做美,雨中的玉鉴湖又添加了几分妖娆,如丝般的雨线和着风声飘洒而下,落缀在玉鉴湖上,荡漾起一个又一个波圈;湖旁的树木将腰肢倾斜着,令树叶依靠着湖水荡漾起来;此时,碧绿的玉鉴湖,在黝黑的山、艳红的桥、蓊郁的树的衬托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伫立在茶楼上,窗前蒙蒙的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一直往下掉。把窗户打开一条缝,雨丝便淅淅沥沥飘了进来,丝丝缕缕清新透凉,让心在这一刻变得空明清澈;伸出手试图握住点点雨滴,可雨滴却从手掌和指缝间凉滋滋的流走;握住的,只是温润的感觉和美好的记忆。
中山公园建成开放至今已有91年了。1934年动工挖凿的玉鉴湖,面积6.3公顷,因湖水清澈可鉴,在阳光下如碧玉生辉,故而得名。站在湖畔的茶楼上举目四望,北部湖心用湖泥垒筑成龟山、蛇山和五角星山,形成湖山景观;南部营造成模仿自然形态溪涧、池沼的山水园林景观;湖边筑长堤径道,湖中建九曲桥、碧波桥、展虹桥、红桥、槐荫桥、玉带桥、浣花桥、丁水桥等大小各异的桥梁,跨水连丘,相互连接。其中,犹以于1936年建成的九曲桥,桥体九折,桥上建有重檐攒尖琉璃顶主亭一座、单檐攒尖琉璃顶副亭二座,桥、亭、栏有机融为一体,是我国造园艺术中最具独特形式的一座九曲亭桥,琉璃碧瓦尽显江南园林神韵,足以与闻名于世的上海豫园九曲桥相媲美。在这些山与桥、花与树的衬托下,约占整个公园三分之一的玉鉴湖,处处洋溢着洒脱与含蓄的意境,使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中渗透出丰厚的文化内涵。
过了晌午正想动身,老天又哗啦啦下起了大雨,屋檐下水珠织连成网,缕缕如歌如泣,湖上雨点随风左右而动,像轻纱,像烟岚,仿佛是不可捉摸似的,浮去飘来;顷刻间,一切的一切,又变得朦朦胧胧了。烟雨中,九曲桥时隐时现,连绵的山头若有若无,树木在雾霭之中显得葱翠蓬勃而又生机盎然;那或淡或浓的烟雨,对于湖中的美景点缀得美而不妖,连同阵阵涟漪的湖水,构成了公园里最美的灵动,使披挂着神秘面纱的玉鉴湖,白茫茫的一片,美得自然,美得迷人,美得惬意,美得可爱,让人有种置身仙境的幻觉,在飘渺之中心旷神怡,如臻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