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一句俗话,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在海南岛既往的岁月,大开荒是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回忆。举银锄修地球之前,总要挥大刀砍荒凉。人在与热带雨林的亲密接触时,有两种东西是很惧怕的,一种是旱地上的山蚂蝗,一种是溪池里的水蚂蝗。山蚂蝗和水蚂蝗类似,它们都是蛭纲动物的统称,并不是一种具体物种的名称。
尽管时光已经跨越了半个世纪,一听到“蚂蝗”两个字,不少人都会觉得凸起了鸡皮疙瘩。
被蚂蝗叮咬的人,经历大都差不多。它们会被阴影的扰动、动物的体热和分泌物所吸引,以经过附近的任何东西为食,而且是非常主动的猎手。吸附上后,通常会吸血20到30分钟,直到把肚子吃得滚圆圆胖乎乎的,才会掉下来。一般来说,被蚂蝗叮咬过不致于丧命,仅仅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而已;然而,在身体上发现这种嗜血动物,的确令人懊恼。人们尝试用拉拽、灼烧或草药涂抹等方法将蚂蝗从皮肤上弄下来,总是费尽了心思。偶尔情况下,它们还会钻入体表的某个孔洞,在内部附着,甚至能进入人体的尿道、直肠和阴道里,在体内待上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导致十分严重的问题。
山蚂蝗的学名叫山蛭,水蚂蝗的学名叫水蛭,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属于冷血环节动物,在我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山蛭分布在山区人畜密度和活动频度大的地方,藏在植物枝叶背面、石块等地方,平时栖息时如黄豆大小,当人畜经过时,身体就变得细长,随时进行攻击,雨季是山蛭活动猖獗和繁殖高峰期。水蛭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它们行动敏捷,能作尺蠖式移行和波浪式游泳,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
近些年来,由于农药、化肥等的滥用,以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水蛭野生自然资源锐减,几乎到了绝迹的地步。对于我们这些过来人来说,谁也料想不到,这种往昔闻之色变的水蛭,如今竟是健康产业里的富矿,需要大面积人工养殖了。
俗话说“瘀生百病,通则不病”。水蛭也称医蛭,由于能够改善受损血管的血液流动而被应用在医学上,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医圣张仲景用其祛邪扶正,治疗“瘀血”、“水结”之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整形外科医生利用活体医蛭消除手术后血管闭塞区的瘀血,减少坏死发生,从而提高了组织移植和乳房形成等手术的成功率。医蛭唾液中含有的多种活性物质,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广泛重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水蛭专家索耶博士在英国威尔士斯西创立了世界第一家水蛭养殖场兼生化药物公司,生产岀水蛭素和透明质酸酶。去年底CCTV-2深度财经栏目《中国标准,引领中药产业》的一期栏目中,就介绍了天然水蛭素这个源自金边蚂蟥体内的神奇物质,具有强大的抗凝、溶栓、稀释黏稠血液、清除血液垃圾等功效,对于预防及调理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亚健康人群、“三高”人群、心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人群具有调理作用,尤其是在预防及调理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更是有着明显的功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