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们和赖汉扬老师、杨培秋老师4人一起,自驾车来到揭阳市空港区砲台镇境内的风门古径,沿着山坡修建起来的水泥盘山公路蜿蜒直上抵达山谷口。下车伊始,站在海拔200多米的风门径顶,举目远眺,但见群山簇拥,山林蓊郁,碧水蜿蜒,烟波浩渺,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
风门古径名字的由来,皆因这条古道处于将军锋、二尖锋两座山岭之间,是桑浦山四大田门之一,也是古代出入桑浦山、沟通闽粤的重要通道。早在六七百年前,在潮州设为府城之后,这条古径就成为揭阳、潮阳两地官民前往府城潮州的必经之路,乾隆《揭阳县志》称之为桑浦山的“门户”、“锁钮”。如今,昔年的古径已用花岗岩新建起一座三门四柱石碑坊式山门,匾额上“风门古径”四个大字,是揭阳籍清末进士、著名书法家曾习经的手迹。古老的山道也经过再三修缮,形成级级石阶延伸而上,一路上还兴建了几座风景亭,连同青翠林木及淙淙泉水,一直伴随着古道一直上伸到古庙之前。
站在山谷口的广场,遥望前方,但见远处峰峦如笔架蜿蜒,怀抱一湖碧水,这湖碧水就是60年前兴建的南陇水库。库区原为桑浦山中的一条大峡谷,1958年在峡谷的两个缺口处筑起两道大坝形成水库后,集雨面积可达15.3平方公里,蓄水量达到了2000万立方米,成了桑浦山众多水库的大哥大,也为古径增添了一道秀丽的风光。
山谷口广场的后侧,一株树伞如盖的老榕树下,那座全是花岗岩砌成的石庙,庙宇不大,但香火鼎盛。据说,这座伯公庙建于宋代,原为杉木结构,历代屡遭山风白蚁毁损。现在的石庙,是山下的石牌村村民在清代重建的。古庙一侧,原来一株古榕已有600年的历史,是倚在古庙石墙上的,系明代闻名潮汕大地的风水大师虱母仙何野云亲手所植,可惜在2006年被一场台风摧毁了。没想到,这株后来移植的巨榕,至今仅有13年时光,样子也出落得很有古榕品相。在古庙的左前侧,还有一口常年不竭的仙泉井和一个石鼓,左侧下方的一个水池中也高高竖起了一根龙柱,右侧上方有一座现代名人撰写的碑廊。古庙、老榕、清泉、龙柱、碑廊,以及周围巨石间大量的摩崖石刻融汇成一体,形成了山谷口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精美的人文景观浑然天成的文房四宝独具景观。
古庙的左边有一道山路,可扺达巨大石头构成的野云岩,岩洞内塑有一座虱母仙何野云祖师的金身坐像。相传,虱母仙就在那里潜心修炼,度其残生。野云岩上方又有一座庙宇,闻名遐迩的阳元石就在庙宇的上方。有人在阳元石上刻下“天地造化传世根,阳气冲天世太平”两句话。阳元石的下方,还有一块唯妙唯肖的阴元石。阴元石上也被人刻上一首诗“阴阳双石桑浦生,鬼斧神工分外明;游客观后赞奇迹,天地人间一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