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却有所不同,好长时间的艳阳天。临近谷雨了,才淅淅沥沥的下了一整夜的雨,天亮了,雨停了,弥漫在空气中的雾气仍然在天地间织起一张灰蒙蒙的幔帐,周围的高楼、树木都羞羞遮遮,若隐若现,犹抱琵琶半遮面。
下雨天,最美的,是那满大街打伞的一大景观。一把把五花八门的彩伞,犹如魔菇般,奇幻而又美丽,在朦朦胧胧的雨景中织成了都市中一道色彩斑斓的风景线。小时候,没有现在满大街的小车这么时髦,每逢下雨,街头巷尾寻常可见的都是一把把油纸伞。时至今日,对诗人戴望舒那首现代诗印象还特别深刻。他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逢着了一个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与芬芳的姑娘……近一个世纪以来,著名诗人戴望舒这首《雨巷》,凭借着古镇雨巷中美女撑油纸伞,描绘的美好浪漫景象,定格在好几代人的记忆里,使油纸伞成为了一个浪漫古典爱情的符号,一种东方女性古典美的标志。
自古以来,油纸伞的确演绎了不少经典爱情。很多年轻人油纸伞最初的记忆,是从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得来的。修炼成人的白素贞去寻找几世之前救过自己的恩人,在通过自己的法力确定许仙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之后,为了让彼此之间再有联系,在西湖的船上,她故意留下了一把油纸伞。而也正是这把油纸伞,最终成为了他们得以牵线的因缘,油纸伞也由此成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物。作为经久耐用的中国传统雨具,油纸伞使用历史悠久,古典怀旧,内涵丰富,寓意吉祥,在过去很长一段岁月里,一直伴着江南的湖畔烟雨,浪漫了无数的雪月风花,装点着年轻人的梦。早在1100多年前,白居易在《忆江南 江南忆九首之二》便赋有“江南雨,古巷韵绸缪。油纸伞中凝怨黛,丁香花下湿清眸。幽梦一帘收。”
如今撑着伞行走在大街上,握住的,是一番美好的记忆和温润感觉。在汕头人的记忆中,小公园开埠区北侧“地心”地带,伴随着百年商埠的演绎,就诞生了一条专门制作油纸伞的雨伞街。这条街道东起福合路,跨越国平路,西止同平路,前段是国平二横,后段是旧公园内街。以前,这段不太长的街巷中,有许多家制作雨伞的作坊,既从事制作,也修修补。如今来到这条破落的老街,时光仿佛走得特别慢,盛世繁华褪去,灿烂喧闹不再,过去那些门店挨着门店的雨伞铺早已不见了踪影,留下的,只是一幢幢破败的旧洋楼和一爿爿开着日食杂货的门店。在旧公园内街中段,北侧的老屋已被旧城改造的新住宅小区所替代,南侧古旧的小洋楼已成危房,被围墙隔开。只是在国平二横,还有一家门店挂着“雨伞街老牌牛肉店”的招牌,并且注明有“百年雨伞街蔡记老店……”的经营理念。
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光阴荏苒,时空流转。回归自然、怀旧回古是今日时尚的新概念。现今美女手中撑着的油纸伞,是中国特有的民间工艺品,凝注着千年江南风韵,是体现东方女性秀丽、优雅、知性的重要配饰。在酒楼、宾馆、咖啡吧、民族村等,绚丽的灯光照耀着倒挂的油纸伞,古典、浪漫,文化气息浓厚;在家居的书柜、冰箱上放一把撑开的精美油纸伞,美观、浪漫、多情;国内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婚姻、生子、做寿等喜事,亲友都要送上一把大红伞祝福;出门的朋友千里之外归来,带回一把油纸伞,寓意平安吉祥、团团圆圆。据说,一把好伞,用于做伞骨的竹子都是长在同一根竹子之上,有“同出一竹、裹护以内”之意。因而,油纸伞有保福伞之称,悬于梁上可以保一家老小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