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服饰,每一种服饰都包含着汉服元素,却又把汉服点缀的多姿多彩,畲族的“凤凰装”就是其中的一种。不过,生活在粤东凤凰山上的畲族,如今的男女服饰,与当地的潮汕人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是逢年过节,也不见得有身着民族盛装的。己亥年的大年初二,我们与亲家一起,一家三代来到意溪溪尾岭脚村的畲族人家做客,仅凭外表观看,根本觉察不出他们与潮汕人有什么差异。
这座位于凤凰山南麓古时恶溪源头地的岭脚村,全村只有30来户人家,150多人,全都姓蓝。平时年轻人都外出,村里仅剩下寥寥无几的老人。碰上时节,年轻人纷纷回家,村里才热闹起来。小轿车驶过一道山溪进入村里,村子正面是一个不很大的半月塘,半月塘后面是几座古旧土坯的公屋,可能过年时刚祭祀,还挂着灯笼。这个地方山环水抱,山清水秀,加上村口一座半月塘,从汉族的民俗上讲,称之为“玉带榄腰”,一句话,就是带来很好的气场,不仅有护村作用,还会带来财运,非常符合风水原理。看来,畲族岭脚村蓝姓人家的风俗习惯也与汉族一般考究。
从竖有石碑的村口开始,一路上满地红彤彤的爆竹纸花一直撒到半月塘周围一大圈。可以看出,大年三十那天晚上,这个小小的畲族村落一定非常热闹。围绕这些旧土坯公屋的,大都是私人新建的钢筋混凝土楼房。从一侧的石阶走上去,上面依然还保留着不少颇有些年代的土坯旧屋。从外观上看,这个依山而建的畲族村落与潮汕所有的乡村没有多大的差异,新旧房屋的建筑风格也与潮汕的乡村一模一样。资料中记载的那些畲族特色茅草屋根本寻觅不到踪影,连鸡棚猪舍也都是土坯砌成的。与凤凰山东侧山腰上媒体大肆宣扬的石鼓坪村不同,从外表上看,谁也不会猜到,这里是一个少数民族人群生活的村庄。
以前畲族的传统服饰,男女"无寒暑,皆衣麻"。畲族男子一般身穿着色麻布圆领、大襟短衣、长裤,冬天里套上没有裤腰的棉套裤。畲族妇女的服装,大多是用自织的苎麻布制作成“凤凰装”,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在衣领、袖口、围裙边上镶有彩色的花边,衣服醒目的位置上绘有一大块图案,图案则是各种飞禽走兽,十分绚丽,连同高高盘起的头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凤凰形象,斑斓绚丽,丰富多彩,十分好看。及至近代,这些自织麻布的衣料和崇尚青蓝色的服饰早已不见了踪影。不仅是男人,连女人、小孩的穿着,都与汉族没有什么不一样。
甲午年的大年初二,我们曾经来过岭脚村的畲族人家做客,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就是4年过去了,这座处于青山绿水间的村庄还不时浮现在脑海中。如今来到这里,一见如故,依然感到非常亲切。
在这个畲村里,与蓝姓人家短时间的交往中,注意到,从衣着、言谈乃至相貌,同样也看不出他们与潮汕人有什么区别,说的是潮汕话,吃的是潮汕菜式,生活习俗也与潮汕人一模一样。我们作客的蓝树浩这户畲族人家,就在村子的中间偏西,一幢马蹄形的小洋楼,上下两层,足有十多间房,中间还有一个小庭院。他是长子,家里还有两个妹妹,都已长大外出,并且开枝散叶,分家各过。树浩原先在杭州一家酒店当大厨,如今跑到西安去了,干的还是老本行。大的妹妹在广州工作,这一趟没有碰到。小的妹子现在是粤东高级技工学院的讲师,妹婿是汉族人,原来在边防部队服役,现在已经转业进入公安机关工作,家里已经有了一个5岁的女儿。他们的父亲是从事工程承包的,俗话叫包工头,闲时也自个儿下地种菜,到意溪里捕鱼,身体挺硬朗,酒量很大,人也挺豪爽,挺好客。树浩有3个叔叔1个姑姑,这一趟都汇集到了一起,加上我们这些客人,堂屋里格外热闹,是全村最具人气的一家。
畲族自称“山哈”,即山客的意思,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户。畲族人家主要姓氏为蓝、雷、钟、李、吴等,有关姓氏的由来,其中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中国南方游耕民族。在千年变迁中,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美丽的篇章。据悉,凤凰山畲族的先民是长河“武陵蛮”的一支,后来经多次迁徙,大约在13世纪、14世纪来到闽北和浙南山区,稍后便有部分迁至凤凰山上。如今,各地畲族都以潮州凤凰山为其发祥地。目前,山上的畲族人家都聚居在石鼓坪村,与居住在溪尾岭脚的畲族人家构成了凤凰山畲族一系。畲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初时实行族内远房成婚,对歌找恋人,自许终身,后来逐渐演变为经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聘礼成婚。现在,畲汉通婚已经成为一种正常风尚。树浩三兄妹都是与汉人成亲的。据树浩的妹妹晓敏介绍,他们凤凰山上的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历来通用汉字。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一般通行双语制。与潮汕人交往时,使用潮汕方言或普通话,内部交际则使用福安畲语,这种语言接近客家方言。但是,来到他们这一代已经流失了。现在,他们平时都是讲潮汕话和普通话。
在凤凰山上,畲族的自然村落,除了岭脚村和石鼓坪村,还有南麓的碗窑蓝姓、山犁雷姓,从大埔湖寮迁至南麓东侧的蓝屋蓝姓,先祖居于今凤凰山凤鸟髻山脚下金湖的李工坑雷姓,北麓梅州市唯一一个畲族村的凤坪自然村,距潮州市区仅有10公里的雷厝山雷姓,以及少量杂居于意溪镇桂坑村的雷姓等,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是否也与岭脚村一样,没有涉足,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