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春节即将来临,在华夏的广泛城乡,家家户户开始在门前贴上红红的春联,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对仗工整、简洁精巧,在祖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誉为“诗中之诗”,内容丰富、生动,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对联,他们的对联功底非常深,几乎没有对不上来的,并且留下了许多有趣的对联故事。
北宋初年,河南洛阳,出了一个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被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他生性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吕蒙正年少时,其父吕龟图内眷很多,与嫡妻刘氏不和,把刘氏及吕蒙正一并赶出,顿使吕蒙正母子穷困窘迫。某年春节,吕蒙正写了一副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额:南北。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甚怪,继之连连称妙。妙就妙在它的上联缺“一”,下联少“十”,“缺一少十”的谐音正是“缺衣少食”;横批只有“南北”,“没有东西”。当时的吕蒙正以其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人生的窘相。
后来,吕蒙正写过一篇关于人的命运的精辟文章,被后人归结为《吕蒙正谈命》,其中不乏与对联十分相似的对仗句子:“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不仅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名诗,还留下了许多韵味悠长的生活故事,其中不乏对联轶趣。他爱竹,家里绿竹成林,竹荫可人。由此,他专门写过一副竹的对联: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据说,苏东坡小时候,曾经在书房门上贴过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事被一位长者知道。他上门盯了对联好久,摇了摇头。苏东坡见状,心里一震,拿起笔在开头添上两个字,变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清朝道光时期大臣、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还写有一副对联,很值得人们深思: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多才,益增其过。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是一副脍炙人口的迎春佳联。这副对联早在400多年前就闻世了,是明代名联之一。他的作者,就是我们潮州明朝嘉靖的壬辰科状元林大钦。当时,林大钦在西林村当私塾先生,村中员外孙天叙寿旦时,林大钦提笔沾墨,顷刻之间便写就。孙员外见状,欣喜万分,即刻命人将其贴上。及后,这对对联经久流传,至今仍然广为抄贴。林大钦的一生作过很多与人对答的即景趣味对联,浓墨重彩的影响了整个中国对联史。人们耳熟能详的,有他刚刚当私塾先生时应答族长出对的“银湖院后虎耳草,金石宫前龙眼花”;有他童年时“红鞋换乌靴,朝官随后行” 的传奇故事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