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金秋十月,南国秋风起,天气渐凉,正是螃蟹最肥美的时候。螃蟹是公认的食中珍味,素有“一盘蟹,顶桌菜”以及“一蟹上桌百味淡”的说法。在中国,蟹的种类有600种左右,潮汕常见的青蟹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种,素称酒席上的佳肴。青蟹体大壳薄色淡青,肉质嫩白丰满,膏脂金黄油逼,一直为海内外食客所青睐。潮汕地区的青蟹,最受推崇的,还得数牛田洋的锯缘青蟹,这种蟹以体大、肉鲜、味甘、膏香而著称,是资深食客的嗜好。
每到这个时候,吃蟹正当时,牛田洋有多少数量的青蟹都供不应求。牛田洋位于汕头市西部韩江、榕江出海口的江海交界处,水质咸淡适中,最适宜青蟹繁育生长。塭内池塘底质为软沙泥,天然饲料生物丰富,是青蟹的伊甸园。改造成蟹池后,每天清晨和傍晚,养蟹人还会往蟹池投放饵料,供青蟹享用。饲料以红肉和薄壳为主,是养殖青蟹、对虾、鳗鲡等的良好饵料。在这种半野生环境人工喂养出来的青蟹,体大、膏红、味道极好。目前,牛田洋片区青蟹养殖面积已达两万多亩,年产量可达两千多吨以上。
在牛田洋的塭塘里,青蟹春夏秋季均繁育生长,繁育的主要季节集中在晚春及初秋,成蟹还能自然越冬,比长江流域的青蟹有明显优势。牛田洋青蟹可分成几类:公蟹和未受精的母蟹称为肉蟹;受精后卵巢成熟饱满的母蟹称为膏蟹或赤蟹;新换壳未发育完全的称为水蟹。一般来说,肉蟹比较小,赤蟹个头较大;肉蟹肉质细腻,膏蟹膏黄饱满甘香,水蟹煮汤煮粥十分清甜。青蟹习惯晚上觅食,养蟹人会在蟹池里沉入若干个放有美味红肉饵料的蟹篓,吸引青蟹进篓觅食。等到天蒙蒙亮,便是收获的时间。抓青蟹时,划着竹排,顺着浮标,逐个捞起蟹篓,挑出个头大、肉硬实的青蟹,个头小、不太肥的青蟹则被重新投进池里。
在潮汕地区,一般人上市都懂得如何挑青蟹。蟹壳背呈墨绿色的一般都体厚坚实,呈黄色的大多较瘦弱;肚脐凸出来的一艘都膏肥脂满,凹进去的大多膘体不足;螫足上刚毛丛生的一般都膘足老健,无刚毛的大多体软无膘;将螃蟹翻转身来,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螫足弹转翻回的,活力强,可保存;一般来说,农历八九月挑雌蟹,九月过后选雄蟹。懂得了这么“五看”的秘诀,不管是肉蟹还是蟹膏,肉质饱不饱满,都能一下子辨别出来。
从市场将青蟹买回来后,有些人总会为个性凶猛的青蟹那疯狂挥舞的大螯发愁,下不了手。只要把青蟹扔到冰箱冷冻室或泡在冰水中,不到十五分钟,青蟹就会失去知觉。这个时候,将冻昏的青蟹拿出来剥掉蟹脐,刷洗干净以后,就可以下锅了。膏蟹一般都是清蒸,也有生腌的。肉蟹除了清蒸外,还可以煮汤、煮粥,或者爆炒。干蒸青蟹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把蟹壳朝下,蟹汁才不会流失。膏蟹肥美肉厚,肉蟹丰腴饱满,一开锅就蟹香味扑鼻,惹人口馋,足以令老饕们食指大动。清代文学家李渔自称“蟹奴”、“蟹痴”,每年总会省下一笔银子来买蟹吃,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