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如今岁数大了,有事没事总喜欢到公园里溜达。整天生活在水泥混凝土丛林中,总会有各种琐事缠身。内心偶尔闷闷不乐的时候,到公园里去走一走,即使不是融入到公园里的风情,体会不到生活圈子之外的精彩,来到这个充满负离子的地方,把自己放空,走着走着,释怀了,也是一大收获。公园里的风景,的确可以怡悦人的心灵。
汕头中山公园是我国四大人工公园之一,于1928年8月28日建成开放至今,已经九十周年了,承载着许多汕头人心中愉悦的回忆。建园时所过凿的玉鉴湖,面积6.3公顷,约占整个公园的三分之一,清澈可鉴,碧玉生辉,是公园内的主要景色。作为公园三绝之一的九曲桥,与环湖精工砌筑的假山、龟山、蛇山,以及连接这些山的展虹桥、玉带桥、槐荫桥、丁水桥等,把园区的山水连成一片,蜿蜒卧于碧波荡漾的湖面,极富中国古典园林韵味。
走过了毗邻相望的蛇山、龟山,就来到了九曲桥。一缕悦耳的音乐旋律在耳边响起。循声看去,九曲桥上的一座小亭内传来了电子琴和萨克斯管的协调演奏,这旋律好熟悉。电子琴和萨克斯管这两种乐器合奏起来,不仅音色柔和优美,富有节奏感,而且音域宽广,高低音十分协调。吹萨克斯管的老人不认识,在这里吹奏已久。弹电子琴的老人姓洪,是港务退休的,来公园弹奏也有好几年了,最近才来到桥上与吹萨克斯管的强强联手。留驻了脚步,静心聆听,顿时,在感觉身心放松、心灵净化的同时,获得了一股新鲜的灵感,给了人最最美丽的享受。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演奏,不然的话,一定可以把他们的故事写得淋漓尽致。
这座位于玉鉴湖北端的九曲桥,面积298平方米,有三座四面通风亭,大的主亭居中,屋顶二层,硫璃碧瓦,古香古色,南北两边又各有一小亭,亭、台、桥、榭融为一体,在这座九曲桥上完美结合,以九个直角曲成的桥面联成一体,点缀在湖上,是公园里所有的桥梁建筑中最富有特色的一座桥,亦是我国造园规模最大的一座九曲桥,较之杭州孤山北面的九曲桥、惠州西湖中间的九曲桥都漂亮得多,有点象上海豫园九曲桥的外形,但又不完全一样,形成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
九曲桥建于1936年,1973年及2006年先后两次进行桥身加固维修。几年前,公园在抢修了25米坍塌的堤围,消除园区安全隐患的同时,在玉鉴湖中重新放养的12万尾观赏鱼。这些观赏鱼具有抗性好、可自行繁殖、观赏价值高等特点,适合在公共水域中大量养殖观赏,在改善水域环境的同时,配合公园的景观水系建设,打造出“水清、鱼肥、景美”的水域景观,更使中山公园湖山秀色的九曲桥,凭栏可赏湖光倒影,群鱼戏逐,情趣盎然。
这些颜色抢眼的观赏鱼,体呈纺锤形,外形与日本锦鲤有些许相似,嘴巴与红鲤鱼一模一样,比红鲤鱼小些,还少了两撇须;说是红鲫鱼吧,身体的厚度又比红鲫鱼肥实。它们生性就是群体活动,熙熙攘攘拥簇在一起,游起来挺可爱。不管它们叫什么名字,只要是放养在公园里的观赏鱼,都是体质强健、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广、容易饲养的鱼种,体色除红色外,还有红白花、五花等。只要有人撒下饲料、面包碎或者饼干,一大群鱼儿不约而同地将小尾巴向后一甩,就飞快地向前游来。刚刚吃完,侧旁有人撒下鱼饵,它们的尾巴向旁边一甩,又快速转弯,蜂拥而至。这一大群小鱼儿很贪吃,只要有可吃的撒入水中,它们就争争抢抢的吃个不休。吃完后,它们还是不停地游来游去。偶尔可见有些小鱼儿会停在水中,尾巴只是轻微地摆动,只有胸部的两片鳍不停地上下摆动。嘴巴还在不停地张开闭合。这些观赏鱼,它们不停的游着,动作舒展轻柔,时而串出水面觅食,时而相互追诼,嬉戏,一副悠哉悠哉的样子。
站在九曲桥上赏鱼,桥上的人流时疏时密,观赏鱼儿的人群也时聚时疏。清澈幻动的水,悠闲漫舞的鱼,一切都那么自然协调。鱼欢人笑。小小的鱼儿仿佛是颇有灵性的动物,与人们形成心灵的感应,情感的交流,惹得人们如痴如醉;或许,悠闲自在的鱼儿正向人们昭示着什么内涵,让人觉得心旷神逸。每当身心疲劳、神倦力乏的时候,观赏悠然自得的小鱼儿,神情渐渐愉悦起来,心态一下子也变得恬淡自若,宁静自在。这些水中的生灵,可爱的模样,悠雅的表现,使人无形之中也受到了感染:人生在世,本来就应该抛开世俗的羁绊,活得轻松点;迈入了暮年之时,更应该放下世俗的烦恼,潇潇洒洒续写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温馨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