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每一个城市都是有生命的,城市中所有的建筑都是活着的历史,也都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这些历史建筑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讲述历史的变迁和朝代兴衰,也在于感觉一代又一代平民百姓的生活气息。这些历史建筑,都见证过这个城市的骄傲与繁荣,抑或屈辱与衰落。留住这些历史建筑,就是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不仅可以延续城市文化传承的血脉,给我们带来赞叹或警醒,还会给后来人带来穿越感和愉悦度。
近日在汕头市的媒体上获悉,就在小公园开埠区首期“三环三线”修复改造工程大部分完成,开埠区老城正逐渐重现昔日风韵的时候,颇受市民瞩目的胡文虎大楼和胡文豹大楼两栋文物级建筑修缮工程已经正式启动。
胡文虎大楼和胡文豹大楼是现汕头旧城区为数不多的幸存旧建筑中的兄弟楼。对于我们这一辈人来说,绝大多数都知道“胡文虎”和“胡文豹”,却鲜有人知道,胡文虎就是永安堂制药厂,胡文豹就是虎豹印务公司。而对于我们的下一辈来说,知道“胡文虎”和“胡文豹”的就越来越少了;至于什么是永安堂制药厂,什么是虎豹印务公司,更是闻所未闻了。昔年,坐落在市区民族路,俗称“胡文虎”的永安堂制药厂和坐落在市区民权路2号俗称“胡文豹”的虎豹印务公司两座建筑物,以中西合璧的新颖造型和恢弘壮观的气势闻名遐迩,是旧汕头埠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大楼既是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热爱祖国的见证,也是汕头标志性建筑,承载着汕头百载商埠的深厚文化底蕴,留存着汕头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是华侨爱国爱乡的感情产物。
坐落在市区民族路的胡文虎大楼,建于1927年,距今有91年历史,曾经是汕头第一高楼和汕头一大建筑景观。它建筑风格独特,是汕头早期建筑物的代表。在汕头旧城区,这幢大楼辨识度很高:地处路口的底层临街处顺势形成扇形弧度骑楼,环状三层楼,三楼上是天面,天面中部矗立一个别具一格的筒形塔楼,又分成三层,汕头市民称之为“楼叠楼”。这幢大楼曾经被作为某运输公司的办公场地,后来底层的临街骑楼被租为商铺使用。胡文虎大楼内部一楼的墙柱和天花板保存良好,天花板上的祥云图案依旧完好,近一个世纪前精致的装修风格仍清晰可见。站在主楼一楼的露天平台向上望,能看到三楼设置有一座小天桥,跨过天桥就是副楼。与胡文虎大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胡文豹大楼,是一座扇形的欧式骑楼,这里原来是星华日报社的旧址,俗称为角楼,是汕头中西文化交融碰撞,新闻事业发达的鲜活见证。1860年汕头开埠,欧美等西方文化也随之传入,中西文化的交汇和碰撞,使汕头成为一个思想活跃、舆论多元的社会,新闻事业也发达起来。在广东,就报业而言,汕头报业的发达程度仅次于广州。至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为汕头报业大盛之时,小小的汕头埠竟有报纸20余家。胡文豹大楼与《星华日报》经历了汕头历史的各个时期,有着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后来好长一段时间,还曾经是汕头印刷厂的所在地。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情深,携手共同创业,家产并没有分割,这两座“兄弟楼”各自得名为“胡文虎”和“胡文豹”,还因为两座大楼上各有一只虎和一只豹的雕塑,交相辉映。1950年代初,两座大楼上的虎豹雕塑分别被拆除,胡文豹大楼和胡文虎大楼这两个名字却依然留在汕头人的记忆中。
胡文虎大楼作为永安堂制药厂的所在地,是由有“万金油大王”和“报业巨子”之称的侨居缅甸爱国华侨胡文虎所建。一生充满传奇的胡文虎并不是汕头人,他原籍福建永定,生于缅甸仰光,继承了父亲在仰光的中药铺永安堂后,在制药方面崭露头角。1927年,胡文虎回到祖国大陆,在此最早的药厂选址就是汕头永安堂制药厂,建了这栋楼,内设制药坊和营业部。随着胡文虎将“永安堂”经营得风生水起,“虎标万金油”等药品畅销海内外。万金油包装盒背面的胡文虎大楼图案,也跟那个极具标志性的老虎图标一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关于胡文虎为什么来汕头办厂,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汕头是重要港口,胡文虎回福建老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及后来周游祖国、日本、泰国等国家考察中西药业时,均多从这里出入,对汕头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较为熟悉,加上他母亲是潮汕人,对这里便更生好感。胡文虎自倡“以大众之财,还诸大众”,成为有名的“大慈善家”,在很多地方建立医院,做各种公益慈善事。他在汕头慷慨解囊,施医赠药、技贫济困、支持汕头的抗日战争,还捐建汕头医院、市立一中图书馆、回澜中学礼堂、市立女子中学校舍等等项目。在汕头埠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胡文虎的母亲是潮安人。姑娘时代的胡母曾与几个“同寅姐妹”结伴到汕头埠游玩。时当夏天,胡母中暑昏厥,倒在街边,正当同行姐妹惊慌失措之时,邻近几家铺户,纷纷跑出人来,把她扶到阴凉处,有人给喂“阴阳水”,有人给敷“井心水毛巾”,一个卖青草的小贩,从自己的青草担上取了一小撮青草捣烂,药汁滴进她嘴里,药渣贴在她的太阳穴上。不多久,她就慢慢清醒过来。姑娘们千恩万谢要离开的时候,店家们还不放心,派了一个伙计护送她们到码头,直到船开走。胡文虎的母亲永远感恩汕头埠,为此,胡文虎发愿替母亲回报这座善良的城市。
胡文虎大楼是汕头老市区一座历史久远的地标性建筑,是汕头早期建筑物的代表,也是百载商埠的象征,能像它一样代表汕头历史的建筑,可谓少之又少。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胡文虎的故事仍一遍遍被老一辈们讲起。也许,因为他在汕头不仅留下了一座建筑精品,更留下了很多影响至今的善行。胡文虎大楼经历过战乱,经历过拆迁风波,至今仍然静静的默矗立在街头,成为汕头旧城区位数不多的古建筑。这座历史性建筑,带着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气息,从它的建筑结构、牌匾画幅、装饰雕刻,都能领略到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一旦感觉到这座古老建筑的苏醒,每一个汕头人就会对汕头这个城市存有敬畏。
城市的特色是先天的,它并不体现为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而是呈现为各个时代、各具风格特点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蕴含着地域文化特色,充盈着不同的建筑智慧。保留这些历史建筑,就等于保存住了小型历史博物馆,让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找到一个能辨析历史经纬的塔台,留住了我们理性的神经。保留历史建筑的风格,也是为城市建设增加设计借鉴,增多文化元素,甚至可以让城市的建筑生态有更丰富的内涵。在高楼大厦逼仄的空间里,历史文化建筑点缀其中,既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又为他们提供精神领地,让市民在历史文化中穿梭,才能感受到公众对城市历史沧桑感的认同。
胡文虎大楼和胡文豹大楼将被很好的保护下来了。偶尔路过,仰头看经历过风雨沧桑还依稀可见的这两幢“兄弟楼”,依然呈现出卓尔不群的气度。人们自然会想起“红头船”故乡与之有关的轰轰烈烈的过往,人们也会联想到潮汕这个著名侨乡与之有关的未来。也许有一天,它会以崭新的姿态,从另外的角色再次融入我们这座海滨邹鲁城市的人民生活中;也许还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属于它的胡氏兄弟故事,还会一代一代讲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