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当年海南红岗农场的55名汕头知青在海滨路抽纱大厦二楼的东苑厅欢聚一堂。当年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如今都已经是满脸风霜,两鬓斑白,进入了耳顺之年。在这重逢的短暂时间里,大家打开心扉,尽情地谈笑风生;频频举杯敬酒,觥筹交错;相互倾情交谈,畅叙友情,共浴2018年再次相聚的美好时光。
自从1979年逸亮、国强、映妹等发起第一次在中山公园水上餐厅聚会,2010年潮汕各地500多名红岗知青云集汕头中旅酒家以来,汕头红岗知青一年一度的聚会,至今已经有10多次了。仅仅近年来在抽纱大厦这里的聚会,也有三四次了。这一次的聚会,恰逢汕头知青赴海南50周年纪念活动接受捐款的时候。宴会开始之前,林逸亮传达了汕头兵团知青联谊会7.15工作会议精神,并作了捐款动员,向大家介绍了捐款项目的使用,一是在汕头潮人码头建立知青雕塑《启程》,二是出版《激荡青春洒琼崖》《汕头海南知青纪念册》二本书,三是上演一台以《我们的担当》为主题的组歌晚会。这三件大事就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过去的知青岁月树碑立传,是从历史的角度,文化的层面留下一代知青的印记,为知青自己、也为子孙后代留下永恒的记忆。作为汕头兵团知青联谊会的理事,张艾娃带头捐款1000元,林逸亮带头捐款500元,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和积极响应。据初步统计,仅原七连(加柳队)的知青,就有何爱华、张昌明、姚丽英、林厝边、林乾明、纪玉娇每人各捐200元,其他连队还在进一步发动中。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每人都出一点点力,没有什么不可以办得到的事情。
年华似水,岁月如歌。半个世纪前,我们这些思想幼稚、气血方刚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汕头一中的同学,在1969和1970年,先后分两批乘坐建华轮和红卫轮,来到了祖国的南疆宝岛军垦戍边,把人生最美好、最壮丽的青春献给了红岗农场这片热土。在那段岁月中,我们都聚集在一起,有着相仿的年龄,穿着相似的服装,喝着同一井水,吃着同一锅饭,度过了人生最宝贵,最纯真,最浪漫的青春时光。那段人生经历,是那么的清晰、真切,把我们花一样的年华展现得那么绚丽多彩。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回城以后,虽然我们都有不同的社会经历,然而,当年同风餐、共雨宿这份美好的记忆,始终在心里珍藏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亲手开荒、种植的橡胶树,早已成了莽莽林海;收获的桶桶胶乳,早已演绎成了共和国坚强扺柱的一部分;我们在挥大刀、砍荒凉、举银锄、栽新绿中的坚韧不拔和百折不挠,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已经成为海南农垦的一面旗帜。历史造就了知青,知青也造就了历史。知青时期的经历,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也是一笔精神财富。知青生活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承载了一段历史,酝酿了一种生命,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道路,铸成了我们的人生格局。每一个知青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正是这段短暂的知青经历,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带来的是一个深厚的知青情结,代表的是整整一代人一个特殊的时代符号。
一眨眼,半个世纪就过去了。每年一次的聚会,聚一次就是一次。这一次次的相聚,是值得我们期待和珍惜的。也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我们中间的一些人,就真的就走了。即使还没走,想出来走走,或许就走不动了。真心的希翼,这样的聚会一年又一年延续下去。不管时间如何推移,我们永远是知青;无论岁月如何改变,不变的,依然是永远纯真的知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