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人们常说,一个瓜的好坏生熟,看看它的形状与色泽就知道了;一匹马是良骥还是驽骀,看看它的神态与气息就知道了;人亦一样,人与人的交往中,一个人的性感品德、精神气质,印象如相,性格写在唇边,幸福露在眼角,真诚虚伪映在瞳仁,表情里有近来的心境,眉宇间是过往岁月的写照:心善则相善,心恶则相恶。
我们这一代知青,当年在芳华岁月里,带着一张张稚嫩懵懂的面孔,奔赴广阔的天地中,同喝一井水,同吃一锅饭,一起苦过,一起乐过。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风华正茂变成了皓首苍颜,当年的青春年少变成了两鬓斑白,那份曾经的挚真,那份既往的纯粹,留存在内心深处的,只是彼此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这就是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表象记忆。重逢时,见到对方眼神柔和内敛,顿时使人倍感面善;谈吐时,对方眼神平视,使人犹感对方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倘若是女人,对方面相方圆饱满、敦厚富实,让人感悟到,她的性情肯定比较宁静,晚年生活肯定比较安逸;倘若是男人,一副慈眉善目,让人感悟到,他一定有一颗宽厚慈悲的心。
这种在人的第一感觉中产生的面善、面恶的印象,就是民间把人的面部看成是断人吉凶旺衰最重要部位的面相学的最直观反应,看《红楼梦》就可对号入座:多愁多病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生气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富贵中人的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心性狡诈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精明强干的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曹雪芹在红楼梦众人物的面相描写中,堪称神来之笔,可谓入木三分;与曹雪芹描述中性格相似的人,随着岁月的侵蚀,这些生活经历自然就会刻录在他的脸上,这就是表情习惯。每个人的表情习惯都反应着其相对应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这种“以貌取人”与传统中医学中的“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这个理念源于《灵枢·外揣》中的“司外揣内,司内揣外”思想,一个人内心的喜怒哀乐都表诸于脸部上,脸部的表情都集中在眼神里。通过面相来判断一个人的生活本质,这种判断的精确度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这就是相学所认为的,面部”列百部之灵居,通五脏之神路,惟三才之成象,定一生之失得”。
人的相貌离不开父母的遗传因素,但也不是天生一蹴而就,而是会逐步改变的。幼年与少年、青年时期相貌的成因,与先天的禀受之气有关;中年以后,显现出来的,就逐渐受到心神的影响了,这就涉及到先秦时期《周易》及道家所思考的形与神的学说。这种中国古代哲学中形与神并举的对立统一概念,强调形为外相,神为内涵,形神相依,神对形有超越与统帅作用。一个人内在的神,也就是性格趋向、价值取向以及心志的善恶美丑,可以从他外形的面相看出来:宽厚的人一脸福相,粗暴的人一脸凶相,心酸歹毒的人一脸刻薄相;心胸狭隘的人,大多尖嘴猴腮、双眉紧蹙;凶狠的人,看起来满脸狰狞,眼睛里透着凶光;自私自利、狡猾、爱算计的女人,相貌即使姣好,往往也很不耐看;心地善良,具有慈悲与同情心的女人,看起来一定慈眉善眼,端庄优雅,容貌动人。人的相貌是内心的反应,一个心里舒畅,神清气爽,遇事达观宽厚的人,气血自然调和,五脏自然得安,自然满面光华,给人的感觉,自然双目炯炯, 神采飞扬,使人感到亲切、友好、快乐、友善、感动,让人看了眼前一亮。
“善乃福之基,恶乃祸之兆”,这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脉望馆钞校本的《孤本元明杂剧》中,有一部关汉卿撰写的《山神庙裴度还带》剧集,共四折一楔子,叙述的就是:唐代宰相裴度未做官时,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又不肯跟随姨父王员外做生意,只得寄居在山神庙中,幸有一白马寺长老供他斋饭。有一道人为裴度相面,断定他命该横死。此时,另有韩太守因廉洁为官被国舅傅彬诬陷入狱,韩夫人与女儿琼英辛苦筹资以救韩太守,幸得朝廷采访使李邦彦赠玉带相助。琼英路过山神庙时不慎失落玉带,被裴度捡到。韩氏母女正要绝望自尽,裴度将玉带归还,韩太守一家三口性命皆得救。就在裴度送韩氏母女出门之时,山神庙倒塌,裴度得以逃脱横死厄运。关汉卿撰写的这部剧作,在社会流传后,形成了“裴度还带”的一个典故,由这个典故又生成出“相由心生”的又一个典故。先前为裴度相面,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断定他命该横死的那位道人,一段时间之后又见到了他,见到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惊奇地发现他的灾祸已经破解了。于是,道人问裴度是怎样化解的。裴度说,他并没做过什么,只是偶然拾到一条玉带,将其归还了主人而已。道人听后,告诉裴度,正是这件善事救了他一命,而且,他以后一定会大富大贵。果然,后来裴度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并与韩琼英结为夫妇。
人性的良知会随着一个人的年龄增长而增长,一个人的相貌也会随着其心念善恶的变化而改变。纵使其之前有凶恶的面相,只要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起慈悲之心,过不了多久,那凶相便会转化为吉相。反之,纵使其曾经满脸福相,如果在日后的生活中经常起贪欲和憎恨的念头,那福相也会逐渐消失。由此可知,相由心生,由脸观心,由心知未来。一个人面相的好坏与其心灵的善恶是相应的,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命,命决定运叫命运,运决定气叫运气,气决定色叫气色,色决定相叫相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心怀善念,脸有福相,福虽未至,祸已远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