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汕头经济特区158年的开埠史上,小公园为核心的“四永一升平”,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商贸业发达,自然人文景点众多,中山纪念亭、老妈宫戏台、开埠纪念馆、西堤公园等等,可圈可点的景观处处皆有。如今,当这些人文景观修葺一新时,不应让人忽略的,已有91年历史的中山公园中,被誉为园中"三绝"的梅花岩假山,当然也是一个值得夸耀的景点。
2005年在假山中无意间发现的一幅“汕头商埠图”彩色壁画,更为这座几近一个世纪的假山增添了新的历史价值。如今,当我们走进假山时,便可在底层南侧的朝㬢洞里,见到这幅依旧修旧、修旧如旧的彩色浮雕画。
走进中山公园,在雄伟壮观、古色古香的大牌楼东侧,这座饱阅岁月的梅花岩假山,被轻波荡漾的玉鉴湖湖水,弈亭、梅亭、叙方亭、得月亭、月眉亭、七贤亭、摘星亭等风格各异的亭阁,以及重重叠叠的由海水侵蚀风化而成的嶙峋怪石,彩云托月般地烘衬着。如今,虽然假山上昔年一些亭、洞的题匾和对联已经消失无踪,然而,建筑巧妙的假山,依然巍巍屹立于玉鉴湖畔;那七座小亭,风姿依旧楚楚动人;岁月的苍桑,不仅没有将这座假山在中国园林建筑之林中抹去,在周围苍松翠竹的映衬下,更显得林壑幽奇,风景绮丽,饶有花木亭林之胜。
来到梅花岩假山的底层,在南边这个朝曦洞洞门左侧,便可见到中山公园管理处镶嵌在洞壁上的一块黑色牌匾。这块标志为“汕头百载商埠图”的牌匾,记载了2005年4月份,中山公园这座岭南园林建筑杰作的假山重新进行修缮时,发现了一个被泥灰遮盖了的“牌匾”。小心凿开后,发现是“朝曦洞”3个字。接着,又惊喜地发现,环朝曦洞洞口一周竟然有葱郁的绿树,飞翔的海鸥,穿梭的渔船等等一些精美的彩色图案。于是,小心翼翼地把石壁一点一点凿剥开来。一幅栩栩如生的“汕头商埠图”便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如今,朝曦洞中这个10平方米彩色壁画的“汕头商埠图”,已经被重新临摹,按照原来的图样彩绘一新,呈现出来的,较之十三年前发现时的原图更富有立体感,更加惟妙惟肖,生灵活现,栩栩如生。从石壁的浮雕彩图上,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当年气派十足的商会馆、亲切熟悉的钟楼、久违了的旧电船、神秘庄严的领事馆、蜿蜒伸展的老式火车道等等。更令人称奇的是,在火车道的东侧,当年建筑设计者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一条跨海的高压电线杆,其泥塑线条虽然纤细,却也被临摹得活龙活现。当年发现这个汕头商埠图时,市有关专家就指出,这幅彩图体现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期汕头作为当年国内开埠最早的港口城市繁盛一时的景象。彩图的雕塑手法,采用的是造诣颇深的水泥浮雕,加上矿彩而成,基本与我国著名的敦煌壁画相一致,堪称为“汕头的敦煌壁画”,对研究汕头的人文、习俗、建筑文化、贸易往来,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去年中山公园对多个景点实施改造时,这座假山也启动了修缮工作。在重新修复假山的裂缝、嵌瓷的破损处,恢复外观,对假山前小广场实施改造,重新铺设石板,对假山的亭台、栏杆等处重新油刷翻新的同时,对朝曦洞中的这幅“百载商埠”图,在保持原貌基础上,进行重新清洗,并涂刷保护层,基本上做到了依旧修旧,修旧如旧。
梅花岩假山有八条初级阶梯、四条石梯盘旋而上,漫步登山,曲径迂回,壁洞隐幽,忽而无中见有,有中又无,别有一番情趣。沿着弯曲的石梯拾级而上,走进迷宫般的第二层,这个大山洞里,有一似炕的大石床,洞内四壁,皆是形状奇异的大小岩石窗口,像是洞穴无数。登上第三层,见到的假山又是另一番情趣,钟乳造型的石屏风围成一个雅致房间,房间里还有漂亮光洁的石床和石桌椅。每层布局不同,有着形态各异的山洞。靠侧登上假山顶,山顶中央是一个高耸的圆顶凉亭。倚栏而望,西侧三十米高的大牌坊气势雄伟,东北侧的九曲桥和连接诸多小岛的众多小桥,以及小岛上蓊蓊郁郁的绿树,将6.3公顷的玉鉴湖装扮得分外迷人。
浏览过国内各地风光名胜的人都知道,在全国很多城市的公园中,几乎没有见到如汕头中山公园中这样大型的假山建筑。不管是宫廷建筑荟萃的北京,风光秀丽的西南,还是以民间园林著称的江浙,几乎没有一座假山能与之媲美。故宫御花园里的假山,奇峻之中,规模也没有梅花岩般大;苏州园林里的假山,秀美之中,仍缺乏梅花岩的那种宏大,那种奇特。梅花岩假山虽然没有名山的奇峰、飞瀑和松涛,比不上天然名洞的幽深神奇,然而,它宛如一块巨大的陨石,被能工巧匠雕刻镂空,把奇山溶洞巧妙地加以浓缩,融山水园林于一体,座落于月眉河和玉鉴湖之间,给韩江上的绿岛增添了神秘色彩,不愧为是一座凝聚着人工智慧的艺术品。















































附:2005年4月发现朝㬢洞这幅“汕头商埠图”时拍摄的彩色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