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见老梨树花开

(2018-03-17 16:15:10)
标签:

杂谈

又见老梨树花开

听说中山公园里的那棵老梨树开花,今天上午,我们随着周末消遣的人流,来到公园东北角的望江亭旁。抬头仰望,苍枝遒劲的老梨树,挺拔的主干比我们的躯体还要粗,三五侧枝努力的往上生长,分出了许多枝桠,蓬勃地延伸着,优雅的树冠比双层高的望江亭还要高出了许多,树荫足足有七八米宽,呈现着生命不屈的张力。上百载的年轮了,根深叶茂,满树梨花,枝头上一片银白,宛如铺上一层雪白的纱帘,在阳光的映照下,跳跃着、舞动着,洁白如雪,银光闪闪。

望江亭是2017年元旦前才新建成的,亭子旁边的这一棵老梨树,却是许久之前就移植的。只是没有望江亭时,大家少有涉足这里,才不知道什么时候开花,也没有人来计算它竟然开了多少年花。这些雪白的梨花,三个一群,五个一堆的挨在一起,如飘落在树上的雪片,在湛蓝的天空下,格外耀眼。与梨花相辉映的这座望江亭,琉璃瓦顶的开敞性景观亭子,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公园中最著名的九曲桥特色,富有古典美,是园内唯一一座双层亭子,登上二楼,不仅观看梨花更清楚,而且可登高望远。临栏远眺,韩江支流梅溪,前方的杏花桥,对侧的杏花公园等景观尽收眼底。除了梨花之外,亭子周围还种植了罗汉松、酒瓶椰、鸡蛋花、桂花、苹果树以及马樱丹、变叶木、角花、天堂鸟等,更有几分诗意,成了中山公园又一诱人的美丽景点。

静静的待在望江亭上,眼前这棵亭亭玉立的老梨树,苍郁的枝干上,一丛丛一簇簇的梨花,伴随着鹅黄翠绿的嫩芽,有的鼓出花苞,有的已经完全开放。雪白的梨花,花朵莹润,花色淡雅,叶柄细长,白茫茫,迷濛濛地罩上了一层柔和的乳白色;和风吹拂,空气中弥漫着梨花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这棵老梨树,让人领略了与众不同的韵味:一小株一小株梨花,三三五五并排在一起,花儿的香味并不浓烈,一整棵老梨树,一大片一大片的梨花簇拥在一起的时候,不时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竟是这么地让人如痴如醉。由此,让人联想起怀旧的经典歌曲:“忘不了故乡年年梨花放,染白了山冈我的小村庄。妈妈坐在梨树下,纺车嗡嗡响。我爬上梨树枝,闻那梨花香。摇摇洁白的树枝,花雨漫天飞扬,落在妈妈头上,飘在纺车上……”

看着老梨树,又想到了脚下这座望江亭。如果亭子有生命的话,比起已是耄耋之年的中山公园,比起公园中镌刻着时代印记的水榭亭台,刚刚建成一年多的望江亭,几乎可以说是曾孙辈了。位于汕头中心城区月眉河畔的中山公园,1926年奠基兴建,1928年8月28日建成开放,公园四周环水,月眉河环绕园区,中山桥、月眉桥和迎春桥三座桥梁将公园与市区陆地连在一起,是粤东地区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具有深厚历史和人文内涵的综合性公园。如果说,老市区是汕头人的精神家园,小公园是无数海内外潮人的日夜思念的故里,那么,与老市区同一时代诞生的中山公园,就是汕头社会记忆和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中山公园的水榭亭台很多,故事也很多。这些亭台水榭上镌刻着时代的印记,承载着汕头埠近一个世纪大时代的风云变化。玉鉴湖北端的九曲桥,建于1936年,那琉璃瓦顶、古香古色的亭,一大二小三座,连结于桥上,与桥、榭融为一体,亭桥结合,漫步其间,曲径迂回,构成园林空间中的美好景观,成为公园中不可或缺的“三绝”景观建筑之一。玉鉴湖南端的假山,建于1931年,所用的石头全部是由海水侵蚀风化而成,其间有弈亭、梅亭、叙方亭、得月亭、月眉亭、七贤亭、摘星亭等七座小亭。2005年在假山的朝曦洞中发现的"汕头百载商埠图",浮雕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浓缩了20世纪30年代汕头这座当年国内开埠最早时期港口城市繁盛一时的景致,恰巧就是一个时代的镌刻者。位于馆花宫中的那座济案纪念亭,是造型独特的三层城楼式凉亭,在汕头沦陷时期被日本侵略者毁掉;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东侧那座绳芝亭,是公园里独有的六角形西洋式凉亭,建于1931年,高7米、二层,是为纪念高绳芝先生对辛亥革命的贡献而建的;位于公园中道北面的浩然亭,是一座十六柱重檐庑殿顶凉亭,建于1932年,为表彰中山公园筹建委员会常委林修雍而建;风云往事,尽在中山公园这些水榭亭台之中。

站在望江亭里,对于眼前这棵老梨树,无不怀着特殊的情感,并且还勾勒起了儿时美好的回忆。俗话说,天地多风雨,大树难直求,可弯不可折;然而,这棵老梨树依旧高挺身姿,生机勃勃,丝毫不见佝偻的神态,可真是愈老愈见爱,不只寿而康,还寿而美。耳际间不禁又萦响起那首《梨花又开放》,这歌声,犹如一丝丝沁人心脾的清泉,低低的吟唱着心中对既往的眷恋之情。这棵绽放着洁白梨花的老梨树,承载着汕头埠近一个世纪风云变化,在中山公园中更彰显出幽雅的美。

令人难以忘怀的老梨树,尽管饱览风霜、年轮无数,在富有经历、见多识广的今天,既不起眼,也不张扬,更乏艳丽,总是一身素雅,蔑视一切虚伪和矫揉造作,从不用娇艳的色彩修饰自己,开出的花儿依然那么洁白,那么纯真,那么素而不俗,那么雅而不艳;低调中显高雅,内敛中见高贵,矜持中露高冷。瞧那满树的梨花,没有幽兰的清香优雅,没有玫瑰的妖娆美丽,没有菊花的傲然脱俗,不如紫罗兰的娇艳动人,却是人间最姣洁、最纯净的象征;花开时,花影如雪,花形弄影,风来婆娑,风过无痕。难怪古人留下了不少佳句,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有另一句,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吟赋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最为著名的,要数苏东坡的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而最为凸显梨花秉性的,要数元朝诗人张之翰的“冰姿玉骨”“香肌麝薰,直羞煞海棠春”的句子。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又见老梨树花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