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3月8日下午,我们和陈锡伟、李丽莎伉俪,张素娟、何瑞贞两位美女,还有李若熙、曾金春俩偕老伴,10人一起,冒着霏霏细雨,自驾车离开汕头市区,沿着“铁路线”,来到潮安县新老路岔道口,与“知青飞毛腿”杜丰凯会合后,在他的引导下,驶过草长水静,芦苇轻荡,野花繁开的梅林湖,拐入湖边航空航天城的洪鼎路,驶过湖山禅寺,驶过形态各异的海蚀石群,抵临了庵埠镇西北郊虎山脚下。
小时候印象中碧波荡漾的梅林湖,半个世纪的围湖造田、填湖铺路等,已经被一片片田园切割得七零八落,不过,尚存形态各异的海蚀石群,难得一见的海枯石烂景象仍然还十分迷人。我们来不及欣赏,便驱车来到一处农家乐旧址,停车后,撑伞开始沿着通往白云岩的水泥山道徒步。梅林湖是我省屈指可数的内海湖泊,是一个古代泻湖,又叫海迹湖,被郭陇、潘陇、凤陇三个村落环抱着,仅剩不大的湖泊,尽管被横跨而过的高速公路一分为二,清澄的湖水,连同宁静平和的田园风光,与不远处的白云岩湖山相映成趣,景色很诱人。
走着走着,透过光秃秃树枝缝隙,仰首眺望,就见到了高处嶙峋突兀的铁砧石,远远望去,宛如粗捏细塑,刀劈的,斧削的,使人浮想联翩。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一座牌坊式的白云古寺山门,牌坊上,刻有一首易懂易记的诗,“白云飞来变佛地,岩石叠起成洞天;桑浦山藏彩凤,梅林湖水似明珠”,花岗岩石筑砌的牌坊丝丝斑迹,仿佛在述说着它那悠久的历史。过了牌坊不久,几位美女见到一处歇脚棚,便止步了,不愿登山。原本还在责怨她们太傻了,既然来了,就该上去见识见识,剩下我们5个老头子踩着石阶拾级而上后,这一攀登,领悟了一番“山不是很高,周边怪石嶙峋;路不是很平,正如人生坎坷”之后,才从心底里夸赞这几位美女的“先知先觉”。
沿着那陡峭的石阶山道登攀不久,石台阶没了,脚下只有一条坑洼的黄泥山道,不仅陡峭,还十分泥滑,有些地方不得不四脚落地,令人颤抖抖的,再加上那霏雨绵绵,山风呼啸,这种情形,可是这辈子少有领教过的。幸亏一路上林木荫蓊,给静谧的山间增添了一股生气;山间树花绽放,让人顿感神清气爽;抬头三尺有巨石,仿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及,让人大开眼界;好不容易,终于登顶,眼前铁砧石耸秀。看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话形容这里甚为贴切。
这块硕大的风蚀花岗岩,在岩石下靠山崖的边上看,好象随时随地要坠落山谷的样子,因外形像旧时铁匠打铁的铁砧石,大家约定俗成,都将它称作铁砧石。它高逾9米,估摸重可达数百吨,上粗下细,头重脚轻,顶面略平,一面濒临峡谷,却能稳稳伫立在另一块巨石上。砧石究竟有多大,前人没有测量,只传说如用面条绕石一圈,这圈面条一个人吃它不完。铁砧石矗立于这片大地的最高位置,俯视着下面一切生灵,正应验了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这块陡峭险峻的巨石下面,山风凛冽,稍不留神,手里拿着的雨伞便被吹落至十多丈远,幸得被一块大石头挡住,杜丰凯才下去拿得回来。举目四望,绵延的桑浦山脉秀色尽收眼底,山脚下那条高速公路犹如长蛇盘卧,沃野平畴,碧水涟涟;脚底下一派青山绿秀,奇峰异石,大有“绝壁纳双踵,白云埋半腰” 的感慨。
离开铁砧石,从另一条山路下山,遂又领教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又一番惊险。狭窄的山道,在岭脊上延伸,时而上,时而下,时而过石缝,时而钻石洞,已经看到白云岩寺那橙色的琉璃瓦了,在萧瑟的寒风里,心里顿感温馨时,来到最险处,一边是陡峭的山崖,另一边是因打石挖山,一大爿山坡都给挖空了,形成了宛如刀削的百丈悬崖,山道最狭窄处,竟然只有两尺来宽,下雨天,要是稍不留神,一打滑,掉下去,不是粉身碎骨,也得四肢分离,五脏俱毁,真让人毛骨悚然。听杜丰凯说,这里原来是潮安与揭阳交界的山脊,才出现如此惊险的景地。走过了令人胆寒的一段,沿着山上的蜿蜒山道一路下行,步下级级陡峭的阶梯,终于走下山,来到白云古寺前。这座白云岩宝庆寺居于如狮子巨口的石洞中,寺顶是巨大的天然石板,石平如削,固如金磐,蔚为奇观。岩洞内宽敞明亮,中央为大雄宝殿,大殿的左边有石阶可逐级攀登高处,上面石壁雕刻着卧姿的全身弥勒佛;右边也有石阶可上。步出洞寺,左边沿石阶而上可达依岩石而筑的僧舍。这里花岗岩石遍布,长有许多相思树,一块大石头上题刻着“佛”字,据说是赵朴初的笔迹。意外的是,白云岩山上的岩石竟有多处不同风格的石刻,给自然风光平添一份浓郁的人文风情。
离开白云古寺,一路往回走,发现山上距铁砧石不远处的一堆大石头,最上头的一块风动石,活脱脱就像是一条翘首的鲶鱼一般。听到我们的啧赞声,杜丰凯又带我们沿着一道通往揭阳的黄泥路,浏览了原处于梅林湖间的一处处海蚀石奇观。一路上看见,道路旁的一块大石头,一开始看起来,有些像是张开血盆大口的鲨鱼头,随着黄泥路换了个角度,又变成了一块唯妙唯肖的蘑菇石;田畴间一块硕大的石头,那模样,就是一头特大的肥猪,特别是那副微微翘起的嘴鼻,简直就是像是闻到了什么垂涎的美食;丛林中,一块石头,还真像一只耷拉着大耳朵的哈叭狗,正趴在山坳里酣睡;还有一块石头,上面就像趴着一只虎视眈眈的大壁虎,正在一跃而起时……6000年前,梅林湖一带处于海湾之中,经韩江和桑浦山泥沙的冲积,才慢慢形成陆地。那些海边的岩石,经过海浪长年累月的冲刷和海水的侵蚀,逐渐变成了形状千奇百怪、栩栩如生的海蚀石群,散落于如今的山野田头之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美妙,真神奇,就像每片叶子都有不同的脉络,每一块岩石都有不一样的形状,不一样的形状都有不一样的故事。
今天来到潮州市庵埠镇西北郊的白云岩一走,有山有水,林密人稀,怪石奇秀,风景清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交融,尽管寒风凛冽,细雨绵绵,衣裤淋湿,还沾满黄泥,倒也值得,不枉此行。
庵埠镇这个地方,不仅是古代一个海迹湖,而且还是新石器时代古人宜居的地方。在梅林湖西北岸边,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发现了一个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与周代的遗址,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中的堆积含有大量的蚝、蛤、蛏、螺等贝壳。这个遗址有两个文化层,上文化层多见泥质陶,下文化层多见夹砂陶。出土陶器有釜、罐、豆、带流壶、网坠等,纹饰有绳纹、叶脉纹、篮纹、附加堆纹以及夔纹等。石器有蚝蛎喙、穿孔器、斧、锛、戈等。据遗物分析,下文化层的年代可能与潮州陈桥村遗址相当;上文化层则应晚至西周或春秋时期。只是宣传力度不够,还少有人知。
庵埠镇地处汕头、揭阳、潮州三市交界地,这里的山,峰峦叠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水,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庵埠全镇,错落有致,源远流长,创造出独特的龙舟文化,得之而兴。这片偏居潮汕平原一隅的宝地,既有蓝天碧水的好风光,又有淳朴温馨的人文风情。记忆中的这个岭南水乡,用岭南水乡独有的温柔,滋养着小镇世代人民。如今,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变得令人目不暇接,不敢置信,变得犹如大都市般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