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海山浏览“海龙”

(2018-02-17 21:18:55)
标签:

杂谈

到海山浏览“海龙”到海山浏览“海龙”

今天大年初二,暖阳高照,春风和煦,是一个出门游历的好日子。上午,我们与赖汉扬老师、杨培秋老师四人一起,自驾车来到了饶平县海山镇黄隆南端海滨的大堤上。来到这里,不是为赏海景,而是为了与堪称“中华一绝”的“海龙”来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走下车,右侧那座面对大海的琉璃瓦庙宇,就是香火袅袅的天后宫。我习惯性的朝着左侧的石抬阶走下海滩,忽闻赖老师指点,才知道这条“海龙”的精华部分就在天后宫的西侧。天后宫就建在由“海龙”形成的大堤上。庙宇相邻的西侧,一个石坛中竖着一块硕大的潮汕腊石,腊石上朝大海的一面便凹刻着“中华海龙”四个字。这条“海龙”呈东西走向,有头有尾,起伏有致。不巧的是,我们抵临时恰逢涨潮时分,潜伏在海浪之中的一部分都难得见到其容貌。沿着大堤一路向西走,倒是领略到了不少。其实,所谓的“海龙”,就是一处中外罕见的海滩岩田。这片海滩岩田是一处近海大面积海相沉积物,因裸露在地面部分横卧于海滩,整体形态酷似一条长龙,大海以龙为尊,当地的渔民将之俗称为“虫辟龙”,不知什么时候起,又被人们命名为“中华海龙”。

海山镇的“海滩岩田”奇观,分布于韩江北支海口,与南澳岛隔海相望。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海滩岩田约1650亩,其年代之久远,面积之大,实属中外罕见。有的岩田高约10余米,有的岩壁犹如一块巨型的“千层糕”,最厚处约有90米;还有的岩田如缓慢的山坡,仅三四米高;有的岩田受溶蚀,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洞,据称有的洞穴可容纳上百人。除了裸露于地面的部分外,还有一部分“海滩岩田”埋藏于地下1至2米处。这片地质学称之为“海滩岩田”的“海龙”,是大海起伏的潮汐卷来大量贝壳类生物,沉积在海山镇这片原处于大陆海湾与岛屿所环抱的半封闭且相对静止的海湖中,与岸上的碎石碎礁长年累积所形成,至今已历经了五千多个春秋,酷似一条巨龙眺望着茫茫大海,又如一道天然屏障,隔断大海的滔天浊浪,庇护着一方百姓安宁。

在这道”海龙”西边的海滩上,有一块硕大的石头,石头上又驮着另一块较扁平的石头。石头北面的大堤上建有一座“三义女”庙。庙里的香火已延续百余年,随着岁月的沉淀,属于“三义女”的故事已悄然地被传奇化了,人们的心里也在不断地神化着她们的故事,她们俨然成了人们心灵上习惯性的寄托。站在庙前朝这块大石俯望,那块较扁平的石头活脱脱就是一只海龟,朝东的部分,那龟缩的脖子,那龟头,特别是那尖尖带勾的龟嘴,更是栩栩如生。至于这块石龟,肯定又有人凭借着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演绎出传奇的故事来。

海山镇处于大陆海湾与岛屿所环抱的半封闭且相对静止的海湖中,由南、北二岛组成,两岛与大陆之间由海堤连接。我们来到黄隆南端海滨,路过海山镇时,以为这个古称蓬莱的海山镇,肯定会有不少与渔有关的古建筑,或者有不少与渔业有关的商铺,然而,日新月异的变迁,一切都太出乎我们的意外了。在镇子里的大街小巷钻了一大圈,什么也没有见到,仅仅看见一家半掩着的门店上,还挂有一个舵盘,或许,它就是这个昔日渔村唯一的标志物吧。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到海山浏览“海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