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我们与大华一小64届同窗,以及原汕头四中、汕头十中等学友一行46人,乘坐一辆大巴,来到了饶平县海山镇欧边码头,分乘三艘渡船,沿着汛洲岛外围,在海上畅意兜游。每艘船十多人,在渡船两侧的长板椅上排排坐,海风吹拂,天高云淡,远山黛绿,灿烂的阳光映照下,海面上粼光闪闪,感觉特别惬意。
今天这一趟海山聚会,本来是计划在上月初,由于受到台风影响,上一趟的聚会只好改道绿岛山庄。一个多月后的今天,大家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碧波荡漾的大海上,边欣赏着海山侧畔“海上牧场”的美景,边兴致勃勃的叙旧。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小学童,如今已成了两鬓斑白的爷爷奶奶。五十年风华岁月,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我们,天真烂漫,幼稚无知。如今,大家重逢,依然还是那样无拘无束地惊喊,打趣,握手,拥抱......仿佛又回到了五十年前的校园。彼此想说的话太多,有聊不完的前尘往事,有说不尽离情别绪,更有道不完的喜悦与之沧桑。一张张笑脸依然亲切,那一声声呼唤宛如从前。
船儿在大海中航行,初时,渔排是眼际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了汛洲岛三叠石,不远处出现了一大片由一排排漂浮的泡沫串联而成的太平洋牡蛎养殖园。而且,渡船前头还出现了一座外貎仿似匐伏在万顷碧波上的老鼠似的鼠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鼠屿描绘得活灵活现。遗憾的是,因退潮礁石裸露而无法登岛。海山镇位于饶平县南部,柘林湾之西南,南澳县隔海相望,原黄芒岛、坂上岛两个自然岛及诸多岛屿组成,1971年筑三百门大堤,便把这个海岛镇与大陆连为一体。海外放眼远眺,这片飘浮在苍茫碧海中的蓬莱海山,山峦若隐若现,裸露的岩田横卧于海滩,庄稼海滩融为一体,还有风车衬托天际,显得美轮美奂。船儿返航,又过汛洲岛的三叠石,站在船头瞭望,位于小岛岸边一个小山上的三叠石,临水而立,高逾10多米,由三块扁平的巨石自然相叠而成,三叠石旁的一片礁石上,还出现了一块活似小鸟的石头。不远处,密密麻麻的渔排犹如漂浮的岛屿散落在海上,渔排首尾相连,还出现了纵横交错的水道,形同水上街市。
渡船穿行在渔排与渔排之间的水路间,渔排上一片静谧,不时可见到一两只白鹭悄然飞至。这些渔排,一户人家由几十个网箱结成,养殖户在渔排上搭建的小木屋里居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个海上渔村规规整整地铺垫在海面上,排与排之间留有可供小机船通行的水道,这个海上渔村,俨然是一座浮动的城镇。
船儿回到距离欧边码头不远的一个海上渔家乐,登上这座海上渔舫,眼前是一个拥有近十桌餐位的海上餐厅,旁边脚下就是十几个相连的网箱,网箱里游来游去的鱼儿就是一份活生生的菜单。在渔排上尝鲜与在大饭店吃海鲜是不一样的,活蹦乱跳的鱼虾,还有螃蟹、海蚌等,一盘盘都是从网箱里现捞,十足的鲜活。在海上渔家乐饱尝海鲜,一边享受到刚捕捞出水的海鲜美味佳肴,一边欣赏蓝天、碧海、阳光、渔排、海鸥……而且,在大海的中央,远离陆地远离车水马龙的喧嚣,体验天人合一的和谐与宁静,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海水,亲身体验渔民在海上的淳朴生活,感受着渔民曾经的生活轨迹,大家兴致勃勃,惬意极了。
半个世纪的的岁月,可谓风云变幻,唯一不变的,是少年同窗结下的情谊。多少年过去了,经历了世事的浮浮沉沉,体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才感觉,沉淀了五十多年,那消逝的故事,依然让人感觉多么的美好、亲切。这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财富,让我们最难以忘怀,割舍不掉的,依旧是那份浓浓的同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