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荷悟大俗与大雅

(2017-07-28 14:36:07)
标签:

杂谈

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

荷塘里,一田田莲叶,如盖、如伞、如毯、如裙,或仰首,或低眉,或俯身,或傲立,挤挤满池。一支支荷箭,一簇簇荷花,星星点点,有的高高在上,有的从荷叶里探出头来,有的含羞似的闪躲遮掩,有的羞涩的偷躲在莲叶下,显得是那么姹紫嫣红,令人联想起杨万里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白石老人一生对荷花情有独钟,早年在家乡生活时,“沿路水塘内,种的都是荷花,到花盛开之时,在塘边行走,一路香风,沁人心胸。”晚年定居北京后更是情牵故乡,将对家乡的思念融化于田田的荷塘中,曾在《荷塘》一画上题诗道:“少时戏语总难忘,欲构凉窗坐板塘。难得那人含约笑,隔年消息听荷香。”

白石老人画过许多幅荷花图,92岁高龄时创作的《荷花影》,可谓神品,奇思异构,意味深长,不仅久已脍炙人口,就连他自己也颇为自得:画面上部是一朵向上开放的荷花,画面下部是水中倒影的荷花,可是,这个倒影的荷花仍然是向上开放的,画的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来自于艺术的想象,艺术的幻化。这幅《荷花影》画得绝了,它准确生动地体现了白石老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见解和追求:荷花的影子应该是倒影,画中却是正的;如果水面上有风,起了波澜,影子应该是散乱的,这幅画的影子一点也不散乱;还有,在岸上通过光线的折射才能看见水中的倒影,蝌蚪在水中根本就看不到荷花的影子。基于我国各民族生活中不断创造出来的花鸟画,这门独立画科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俗雅共赏的过程。白石老人不愧为是“大匠之门”,在运用民俗美术观念中,始终根深于这块丰厚的土壤。他画的题材中,多亲于民众化、民俗化,形式上更大胆运用了民俗观念,寓意很深,趣味新颖,近乎于合情不合理的民俗观念。

从白石老人的画荷,不禁让人想到了大俗通雅,大雅通俗的问题。大俗,是指很多人追求的东西,诸如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歌曲下里巴人;大雅,是指高雅有品位的东西,有如同一时期一种较高级的歌曲阳春白雪。乍一看,这两样东西,形态可能不大一样,然而,大俗与大雅,这两种东西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大,是形容一种极致。大俗,即俗到了极致。一种是最通行的,也就是大众化,习常所见的,即通常所说的俗名、俗语、俗曲;一种是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所谓的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还有一种是雅俗共赏,不刻意追求的高雅,只是顺其自然,十分和谐而特殊,以至有雅的味道,而成为大俗大雅。俗,就是通俗易懂,约定俗成,人人明于心,赏于目,而无言异。俗与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世俗,就是在世间普遍存在,被世人认可的东西,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心融于天,率性而为不放耸,自然和谐,而成为大俗。大俗者大雅,大雅者大俗,衡之以度,度以心衡,俗到极致就是雅。

大俗与大雅,原本并没有标准的界定,这两样东西在形态可能不大一样,然而,本质上是一样的。大俗通雅,大雅通俗,大雅本源于俗,俗到极致便是雅。在一定条件下,大雅必然会返朴归真于大俗。白石老人正是运用了民俗性,观念性的绘画手法,才称之为大俗大雅。他老人家的创作手法,今天仍然是前卫的。

华夏自古以来的荷文化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在华夏文化中,荷花集花、叶、香三美于一体,出淤泥而不染,冰清玉洁,婷婷而立,是历代诗人骚客吟咏的对象;荷花通透、洁净、澄明如水,独具风姿神韵,是华夏理想人格品质的象征;由于荷花所特有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华夏形成了情趣盎然、美轮美奂的“荷文化”。

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赏荷悟大俗与大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