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上午,我们和赖汉扬老师、杨培秋老师四人自驾车,来到饶平县海山镇的欧边渡头,乘船前往汛洲岛。小机船在海上渔村般的渔排中穿行,海风吹拂,让人心旷神怡。踏上码头,来到了与南澳岛遥遥相望的南湖湾畔。这里的海岸上开设有一个个餐厅兼茶座,海滩上,不时可见三五成群的少男少女正在踏浪寻欢。
在这片弯弯的海滩上,三三五五的少女上衣飘飘,裙裾飞扬,低头捡拾那些被海浪遗忘的贝壳,任凭浪花追逐着她们的脚丫,在细腻的沙滩上留下歪歪斜斜的脚窝,她们漫无目的的走着,似乎要把这片黄金海滩走遍。另一头,一个少女则静坐在一方礁石上,正挽起一头秀发,举目凝望着远方的小舟、渔排和水天。
风景秀丽的汛洲岛,位于饶平县黄冈镇的东南面,岛上有尚待开发的胜景三叠石、“仙脚印”、“鲤鱼石”和“铜鼓石”等景点;近年来,随着海岛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来来汛洲岛海滩上踏浪、行沙滩,享受阳光的生活,在这里享受清新的自然风,甚至下水泡一泡海水浴,非常惬意。上一次首临汛洲岛的是今年新年的第一天,登上码头后,一路上可见到在别处早已消声匿迹的采蚝女,她们显然已经上了岁数,在路边三三五五摆卖着退潮时从汛洲岛特有的蚝埕上采敲下来的野生牡蛎,还有石蟹、香螺、花螺等,这一次来到这里却不见了她们的踪影,询问一下,才知道也们收获的都被酒家收购了。行走在汛洲岛的海滩上,眼前是一片柔软而又细腻的沙滩,退潮后宽广而平静,只有无数的小蟹儿在小洞口钻进钻出,海水清澈碧绿,带着咸味的海风沁人肺腑。不远处,蔚蓝色的大海和天空浑然一体, 远处的碧洲、西澳岛有点模糊,像刚涂抹上淡淡的白云。虽然还在退潮,但大海已经向我们敞开了博大的胸怀。卷起裤管,光着脚板,行走在潮湿柔软的沙滩上。午后的太阳火辣辣的,海浪的余波在沙滩上亲吻着脚板,一股清凉沁人心脾。随着海水退去,手脚快捷的话,还能抓到俗称爬蜞的小螃蟹。海滩上,还有无数的小贝壳,或者是杂七杂八的树头和晶莹剔透的小海石,并且见到了一处在潮汕海滩上早已消失殆尽的蚝埕。
走近汛期洲岛的蚝埕,只见海滩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一块块石头,那些原生态的牡蛎就附着在石头上。野生的牡蛎个子很小,表面粗糙,中部隆起,下壳附着在石头上。牡蛎的壳微张时,藉纤毛波浪状运动将水流引入壳内,滤食微小生物。野生的牡蛎不用人工放种,它们孵出的幼体附着于石头上。长大后又可收获。
沿着软绵绵的沙滩上走了大概二十分钟,不知不觉来到了屹立于无数礁石上的烟墩山下。这时恰逢退潮期间,只见一块巨石之上,有三块高逾10多米的扁平巨石,鬼斧神工般巧妙地重叠在一起,欲坠不坠,一颗鸟榕树从石缝中伸展出来,迎风摇晃,这就是闻名的“三叠石”,可惜,没能寻得一道石阶可以向上攀登。在三叠石侧旁的礁石丛上,见到了年初似曾见过的采蚝女,也是上了岁数的,不过,她手执的不是铁锥子,背上也没有小背篓,而是手拿一把小铁钩,身旁的石头上放着一个竹篓子,正在礁石缝中寻找着什么。上前一问,原来,这个“采蚝女”正在采集的,不是野生牡蛎,而是附着在牡蛎或者海苔上的花螺和香螺。据说,顺着沙滩继续前行,便可观赏到附近的“仙脚印”、“鲤鱼印 ”、“铜鼓石”、“脚桶石”、“仙人建厝”、古烽火台等景点。不过,没有前往。站在三叠石下向南眺望,海阔天空,碧洲、海山、西澳岛环抱着拓林湾,远处的南澳岛隔海相望。蓝天、白云、沙滩、海浪、渔船交织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