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
标签:
从众行为从众心理开户数股票 |
2011年3月日本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损坏,最终伤亡失踪人数达几万人。震后,日本市场上并没有出现哄抬物价现象,有些蔬菜价格还出现回落。而我国人听信谣言,称日本核辐射会污染海水导致以后生产的盐都无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用盐可防核辐射。就这么个搞笑的说法,竟然一时间引起疯狂抢购食盐,从最初的沿海城市迅速扩散到全国,盐价上涨数倍,人心惶惶。这是一起典型的社会从众行为,根源始于谣言,而谣言是最怕见阳光的。其后中盐公司发表声明,保障食盐供应,同时媒体迅速跟进全面报道,谣言引起的恐慌很快消退。如果能接触到全面公开的信息,加以冷静的判断,从众行为是不会起来的。几天后,抢盐的又去排队退盐了。抢盐事件充分演绎了从众行为的心理基础。信息不透明、不充分,谣言和小道消息就会横行,导致情绪控制理智,这会产生心理上的疑惑和必须要采取行动的压力,未经深思熟虑,跟着大家走,当然更有安全感。盐价的大幅度上涨又激起了人心中的贪婪欲望,抢盐变成了囤盐,进一步推涨了从众行为。
我们对权威往往会产生顺从感,这在很多情况下对我们是有利的。但是顺从过头发展成盲从就是有害的。从小我非常崇拜老师,老师教给我知识,让我认识世界,觉得不能冒犯老师,更不会去质疑所教的内容,老师还会错吗?随着年事渐长,视野渐宽,我发现教科书内容,很多也是有疑问的,有的错误和扭曲事实的内容。但是当这些内容出自老师之口,从小养成的对权威的顺从使得毫不怀疑的接受。我们跟着老师学习正确的知识是学习本义,但是习惯养成后,往往会发展成对老师或者权威的盲从,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的小孩今年要读小学了,门前恰好就有一所小学,步行只要10分钟。在这里读书,小孩每天早上可以多休息近1个小时,大人接送也很方便,非常合适。做这个决定之前,我犹豫再三,承受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为什么呢?这不是周边人心目中的好学校,孩子在那里读书,会被别人嘲笑。孩子丝毫体会不到这有什么不妥,依旧开心快乐,而我为什么会有这个莫名的压力呢,并没有任何人逼我。所幸最后家人意见也比较一致,就没有再折腾了。其实这也是从众心理产生的内在压力。别人都要想尽办法让孩子到外面的名校读书,起早摸黑也不为苦,而我只想让我的孩子每天能多休息1个小时。脱离大众是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的,而跟随大众却有一种安全感。我脱离了多数人的选择,甚至都没有很努力地去为孩子争取点什么。这次我没有从众,所以常被逼的自问,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股市是从众行为最容易滋生的场所。上交所的研究也表明,我国股市中存在大量短期交易、处置效应和从众行为。据中登公司数据,2011年4月末深沪股市账户累积为15887万户,其中深圳8018万户,上海7869万户,扣除休眠账户数,估计深沪两市活跃的市场参与者在6000-7000万人,如此众多的人数是从众行为产生的最好温床。大多数股市参与者的信息来源非常有限,接受的多数是同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同时大多数参与又缺乏应有的思考能力,信息的不对称会加剧心理疑惑感,如果碰上价格剧烈波动,必须采取某种行动以应对波动的心理压力大增,如果自己没有主意,就会自然地以别人的行动方向为指南,脑袋一热,就随大流了。
下面的数据证明了我国股市的从众行为的特征非常明显,上涨时一窝蜂进入股市淘金,新增开户数大幅度上升,而下跌时人们对股市再也难以提起兴趣,新增开户数锐减,两个数据的波动高度重合。行情发展和开户人数互相推动互相影响,存在正反馈的关系。
1999年5.19行情启动,股市从1074点启动,2000年涨幅达50%以上,同时2000年新增开户也达到1340万户的高点。2001年股市开始走弱,弱市持续了5年至2005年末,从2145点下跌到998点,下跌幅度达到56%,与此相对应,新增开户数也从2001年810万户锐减至2005年的87万户。2005年末,中国股市超级大行情启动,从998点上涨至6124点,2006年和2007年新增开户数分别至311万户和3829万户,增近3倍和12倍。大量新人涌入,制造了遍地开花的股市财富效应,极大地激活了市场气氛和内心深处的贪婪欲望,推升指数估值至不可维持的地步,2007年最高点沪市PE达近70倍,结果2008年股市泡沫破灭,指数下跌73%至1664点,同时2008年的新增开户数为1436万户,下降了60%以上。2009年股市快速反弹,上涨109%至3478点,同时新增开户数又增至1732万户。
表:中登公司公布的各年新增账户(摘自中登公司2009年报)
相当多的参与者都会在开户后的第一次交易中获利,其实这也是从众效应的结果。大多数的参与者在上涨的途中初次入市,很容易会顺势赚一点钱。这第一次赚钱的错觉,就象初恋一样让他们无法忘记,结果产生了心理偏差,难以纠正。
2006年和2007年,股市单边上涨,除了531之后稍微下调之外,几乎没有一次象样的调整。期间,我有几次清盘退出,但是每一次退出后,都无法忍受置身于炙热的市场之外的无所适从的感觉,没有两天马上又进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投资理念缺乏,心志不坚外,内心的贪婪也是从众心理的原因。总想再多赚一点,结果每次再进去后真的又会多赚了一点。几次下来,身心彻底被股市幻觉所迷惑。
适度的从众心理有时会产生积极的后果,比如在一个陌生的车站,顺着人流更容易找到出口,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向公认的权威学习,可以较快提高自身水平。但是从众行为常常会发展过度至产生负面效果,这种效应在股市中特别明显。长期来看,股市中赚钱的不到10%,其余代表大多数的90%都是输钱的,这就是从众效应的结果。投资大师无数次地告诫要采取逆向思维,在股市投资中的少数才是正确的,要取得长期盈利,必须克制从众心理。2005年新增开户数为87万户,仅相当于2007年一周的开户数,正因为稀少才显得珍贵,这少数人做了非常非常正确的事情。在股市中投资永远都是少数人胜出,所以必须保持内心的平静自在,客观理性,抵制内心从众的巨大压力和诱惑。如能做到,就达到了知行合一,体现了在股市中修炼心性的本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