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60
  • 关注人气:4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2006-2008年大周期中的表现(一)

(2011-07-03 09:30:57)
标签:

财经

安全边际

上证指数

沪深股市2005年底从998点启动,2006年-2008年3年间走出了一个完整的涨跌周期。2006年初上证指数1163点,2007年最高点为6124点,2008年最低点为1664点,年底收1820点。在这个过程中,涨幅超过10倍以上的股票比比皆是,同时大部分股票从高点下跌幅度都超过了70%以上,部分股票跌幅超过了90%,可谓涨的辉煌,跌的惨烈。

2006426我初次进入股市淘金,距今刚好5年,当日上证指数收盘1417点。5年后的今天再来看看自己在2006-2008年的大涨跌周期中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一塌糊涂,当然,是差的一塌糊涂。

经过简单的统计,在2006年至2008近年时间里,频繁短期交易,总共买卖过87只股票(含基金和新股),总计交易额是本金的二三十倍,扣除手续费以后,基本盈亏平衡,属于白忙活,而同期指数上涨28%。87只股票中,大部分持有时间很短,并以亏损出场,属于典型的瞎折腾,浪费了时间感情精力,浪费了金钱。

有人在这3年时间里让自己的资产增值10倍以上,那是何等酣畅淋漓的感觉。而我,财富原地踏步,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心态被股市波动折腾的遍体鳞伤,差点就调整不过来。这个过程促使我不停学习和思考投资理论的问题,努力贯彻执行之,于今稍稍有些体悟。

首先,在股票市场投资,也是修炼心性的过程,以心理控制为第一基础。没有好的心理控制能力,一定要远离股市,省的伤神破财,浪费大好时光。股市的波动是人性的炼金石,我们的缺陷和弱点在股市的波动前会一览无余的暴露,就像那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的市场先生一样。我们天生就有很多心理偏差,这些偏差让我们犯了错还不自知。人要自我提升和完善,必须要克制这些人性的弱点和心理偏差。我相信,在股市中唯有保持平静自在的心理状态,心理尺度才能避免市场波动的干扰不致扭曲变形,从而产生客观冷静的看法和观点。此为第一收获。

其次,风险控制比选股法则更重要。在证券市场不为比为更重要,价值投资的第一理念就是不亏本,而不为是不会亏本的,“让我在无事可为的时候不为”,风险控制就是知不为的艺术。在股市中投资,必须谨守安全边际的原则,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是风险控制的第一原则。股市博弈中,长期的盈利的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参与者都是以亏损状态存在或出局。在这个客观的事实面前,控制风险和避免亏损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其次才是考虑盈利的问题。此为第二收获。

最后,基本面评价、估值理论和方法、买卖技巧等投资理念的问题,属于操作层面的东西。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或者其他的类型,都有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我们要做的,可能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一以贯之。我喜欢静,不厌等待,最终自然选择了以安全边际为锚的价值投资理念。但我并不排斥其他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价值投资理念对价格和风险的控制比较擅长,但是对时间的选择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认为价值投资者应该PRICING,而非TIMING,即价值投资者应该择价,而非择时。在实际投资中,择时功力欠缺,我经常是买的太早。而趋势投资对时的选择似乎更有心得。如能把择时和择价更好的结合起来,真的是投资理论中堪称完美的事情。此为第三收获。

2008年以来,自觉在股票投资方面内心渐有定见,实赖以上三点体悟,而且以上三点也是我投资理论的三个支点。

 3年基本历程

20064月底,当上阵综合指数涨到1400多点时,我按捺不住投入了股市淘金。当时已开户8年,也算是个“老”股民了,不过从未真正地交易过股票,账户一直在给单位做拖拉机账户打新股用。因为单位打新股一直都是我在操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零敲碎打学习掌握了股市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到后来我才明白仅仅因为了解就进入股市投资是远远不够的。

刚入市,内心忐忑,不知如何作为,所以只买基金,定下的目标是年收益为15%即可。2个月以后,全改成了股票,为啥?因为基金涨的太慢,而股票涨的快,刺激啊!贪婪的心态渐渐泛起,15%的年收益预期早抛到东洋大海去了。这时我买入股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跟踪基金的持仓情况,专买基金重仓股。那时和讯网上有个机构研究所频道,专门收集机构的研究报告和他们的股票池。我也读他们的研究报告,并从中选择投资对象。在入市1年多的时间里,除了5.31附近半个月时间内,股市下跌了近1000点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处于单边暴涨的行情中。即便如此,我频繁的短线买卖产生了很多无谓的损耗,其实也没有多少盈利,即便如此,自我感觉却非常好。其实在此过程中患得患失,已经不能自我调节心态了,只是不自知而已。价格分时走势图就象一根无形的绳子,牢牢拴住了我的心神,就象电影无极中的那件飞天羽衣,一旦穿上,就再也无法离开。

2008年前后,股市进入暴跌阶段,当下跌到4500点左右时,又进入了,越跌越买,越买越套,因为缺乏理论指导,心里彷徨迷惑,不知所措,虚浮的自信心也开始瓦解。如果当时有成熟的理念,很可能就不会再进去,当然时间不能倒流,后悔药是吃不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停的学习,大量阅读上市公司年报和公开信息并做分析阅读笔记,买入股票的标准就是财务状况稳定、盈利能力优良、市盈率低等特征,并无能力考虑估值上安全性的问题。此后一直跌到3000点,我认为股市已经到底了(想当然啊!)。持续的学习和思考渐渐发挥了作用,对估值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突破,期间根据思考的结果,写了《以国债为参照物的股票估值方法》,详细推理了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决定内含市净率和内含市盈率的机制,以该文为开始,投资日记一直写到今天,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这个时候,我开市关注到B股的估值问题。在这轮调整中,B股的跌幅要比A股更猛更剧烈,此时,同时发行AB股的公司中,B股的市场价格整体只有不到A股的50%。有些B股基本面稳健,盈利能力堪称优秀,可是估值水平低到难以想象,有的B股现金分红率超过了10%,这还有什么好怕的,就当是放在里面收收利息也不错啊。我渐渐把重心转到了B股上面,可是买入后仍然没有止跌。到2008年底,跌幅度最深的B股离最初买入的价格已有近50%的亏损。

回头看看,按照当时股市的盈利能力,(按照沪深30015%的ROE水平,PB3倍来衡量)(注:今天回头再看看,沪深300指数2005年-2011年平均ROE为15.42%,而PB为1.51倍,PE9.94倍。真是世事无常啊。2012年10月2日)3000点水平尚处于合理区间内,并没有太多的高估,但是恐慌已经控制了市场,跌势不止,其后一直跌到1664点,(在稍后的股市底部众生相中还有说明)这次是真地到底了。正是这最后的一轮下跌过程,让我透彻领悟了估值之外还需要安全边际来保证投资的成功。大概在2000点到1750点的过程中,我把剩余的资金全部买入,主要是买入了3B股。不同的是,这次不再犹豫彷徨,患得患失,而是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安全边际的理论,还要验证它!200811月份,股市果然触底反弹,回归基本价值面。在此后的上涨中,非常幸运。我重仓的一只B股上涨了近8倍,我基本算坚持到了最后,守住了90%的上涨过程,整个盈利有4倍多,也算是市场对我安全边际理念、耐心和坚持的一种报酬吧。

下面把2006-2008年三年中的交易情况做个大概的统计和分析,其中有经验,但更多的是教训和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